校运会纪录沉睡多年为哪般

20.04.2016  09:50

  青海新闻网讯 在专业体育领域,一项世界纪录可能会保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然而,作为群体性体育的中小学生运动会,如果大多数纪录长期不能被打破,就不得不令人忧心。

  运动会纪录“沉睡”数十年

  这几天,西宁市第十一中学的体育组组长赵老师一直忙着月底开校运会的事儿。

  “其实这几年开运动会没前几年那么忙了。现在我们取消了3000米跑,参加运动会的学生也没以前多了,以前能有60%的学生报名,现在有50%就不错了。”赵老师说。

  西宁市第十一中学建校于1958年,赵老师告诉记者,历年来学校运动会都以传统田径项目为主,校运会各项纪录都是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创造的。包括一百米、两百米,一千米等项目的纪录都已经保持了很多年,至今没有被打破,直到去年运动会,一名初三的学生打破了六十米的纪录。

  春天,又到了大多数中小学开运动会的时间。记者了解到,和十一中一样,西宁市很多中小学的运动会项目纪录,大多都保持了十年、二十年。

  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时伟元是青海省中学生200米和400米赛跑纪录保持者。时伟元告诉记者,1986年,他还在西宁五中上高二,他和二十多名中学生一起到辽宁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时伟元在200米、400米、4×100接力等多个项目中创下纪录,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时伟元创下的200米23秒7、400米52秒1的两项纪录保持至今,没有被打破。

  多方因素致纪录难破

  赵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运动会纪录多年没破存在特殊原因,其中大多数纪录是当时的体校特长生创造的,因此,现在的普通学生要打破纪录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学生体质差也是事实。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营养能够跟上,孩子普遍个子比较高,体重也增加了,但身体素质却没有提高。”西宁市一所中学的体育老师无奈地说,“有些学生绕着200米的操场跑3圈就筋疲力尽,一些学生的臂力太差连单双杠都上不去。”

  西宁市十一中主管体育的张副校长坦言,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课程的设置有明确规定,但在一些学校仍然存在体育课时无法正常安排的现象。“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必须保证每周三节体育课,但是受学校编制的限制,师资力量跟不上,一名体育老师带的班多达七八个,满足不了需求,没办法完全做到一周三课时。”

  此外,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大多数学生抽不出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无论校内校外,大多数学生的主要精力全都放在学习上。

  除了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积极性也比较差。时伟元回忆起当年参赛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当时各方面的条件跟现在比起来差远了,运动场上的跑道都是煤渣路,吃的没有现在好,训练条件也很差。”虽然条件落后,但时伟元认为,那时体育气氛浓厚,大家对于体育运动都很积极。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但现在的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没有过去那么高的热情。

  今年15岁的小赵正在上初三,一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屈指可数,除了课间操,他在业余时间几乎从不参加锻炼。课余时间,他喜欢看动漫、玩手机游戏,对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不感兴趣,除非父母强迫,才会跟着家长出去郊游、登山。和小赵一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即便有时间,也宁愿在家里上网、看电视、玩手机,不愿意出去活动。久而久之,体质自然薄弱。

  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许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担心孩子受累。部分家长认为学习更重要,学生的课余时间不是上课外学习班,就是在家学习。体育锻炼得不到重视,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学生的体质水平难以保证。

  让学生动起来

  校方和家长齐努力

  为了改善学生体质水平,2014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基本要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我省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开展校园足球、中学生运动会等增强学生的体质。

  4月18日18时许,西宁十一中的下课铃声响起,数千名学生走出教学楼涌向校门,不少学生跑到了学校操场上开始锻炼,有的跳绳,有的跑步、有的打起了篮球,操场上一片欢腾。很多学校在早晨上课之前,有半个小时的阳光晨练,组织学生在校园里跑步。再加上课间操25分钟,基本保证了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此外,西宁市中考体育考试将分数从三十分增加至五十分,体育在考试中的比重增加,引起了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许多家长转变了以往的观念,不光给孩子报周末英语辅导班,也开始报羽毛球、篮球、舞蹈之类的体育课程培训。

  十一中的老师表示,课余时间,班主任会鼓励班上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到操场上活动一下。除了体育课,学校还组织了球类、棋类项目的兴趣小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不少学生有了主动锻炼的意识,随身带着跳绳,有时间就会跳两下。

  记者发现,随着观念的转变,在体育考试、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通过教学制度设计、场地设施建设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热情,营造体育运动的氛围,让学生主动锻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