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冬行藏区】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保障 ——门源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刘志强 报道)冬季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寒风凛冽,行走在街道上一阵寒风袭来,让我们不禁打一个寒颤。但是,横挂在街道两旁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横幅十分醒目,让人看了心里十分温暖。
自海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来,门源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州民族工作会议,以及国家民委主要领导就海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谋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总基调,制定出台了《门源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及其7个配套文件,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形式,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由“两个认同”向“两个自觉”转变,使创建工作与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度融合,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始终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
“我们始终将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工作全程,围绕‘什么是民族团结进步’、‘什么是创建’和‘怎样创建’的问题,开展了多点位、多层面、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工作,大力普及民族政策理论法规知识。”12月17日,记者在门源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访时该负责人说。
门源县在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校园“七进”、寺院“六进”、社区“五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中,全县发放《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海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宣传册2万余份,印发《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单20余万份,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为了让老百姓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中来,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同心同行、共推创建”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系列答题、考试和竞赛活动;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编印发放了两套中小学民族团结校本教材,发挥学生“1+2+N”效应,在全县中小学校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形成了“一楼一主题、一层一主题、一墙一主题、一室一主题”的校园创建文化建设格局。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海北二中、县档案馆、南关清真寺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为全县各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和社区阅览室配发民族团结进步书籍2000余册,通过编印《门源县民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教育工作手册》、《门源县民族宗教工作宣传学习手册》、民族团结进步“三字歌”和“花儿”,组织观看民族团结题材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民族法律、民族理论政策知识的了解掌握,增强了参与创建工作的意识。
为深化平安建设工作,门源县开展了平安乡镇、村、社区、单位、寺院、家庭等系列“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在全县109个行政村招录村警109名,构建了上下衔接、左右互补、无缝对接、运行有序的社会安全守护网络,建立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同时,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全县12个乡镇全部开通了海北州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将12个乡镇116个村(社区)划分为462个网格,每个网格实行管理员、协管员、督导员等“一格多员”管理服务模式,有效强化了为民便民服务功能,形成了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落脚点
记者获悉,在“十二五”前四年,门源县共开复工各类项目800余项,累计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08.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总和的2.7倍,其中,累计争取实施藏区专项资金项目36项,总投资6亿多元,民族经济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今年,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县启动实施了政府与银行合作的“助保贷”业务,由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铺底资金,银行按放大25倍的规模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
旅游是门源县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主要体现。到目前,门源县已开发出观花台、花海鸳鸯、芬芳浴、高原桃花源等景区景点。该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农业观光游、农家体验游、田园采摘等成为新趋势,全县农家乐总数达到138家,打造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1处,全国宜居乡村1处。另外,泉口涌翠生态体验走廊、珠固乡东旭村“高原桃花源”和浩门镇圪垯村农家院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门源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落脚点,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理念,全县直接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5%,为创建工作凝聚了人心。”门源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扶贫工作是门源县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主要工作,“十二五”以来,该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3亿元,实施了53个村整村推进、11个村特困地区连片开发、291户易地扶贫搬迁和后续产业、3个村产业扶贫示范村等重点扶贫项目、9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金融扶贫项目,累计实现脱贫人口3.09万人,贫困村人均纯收收入达2891元,同时全面开展了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目前,全县自然村道路通达率达99.7%,自来水覆盖达率93.5%,通电率达98.6%。
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来,门源县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保障,着眼强化基层组织,打牢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创新党建品牌达50多个,民族团结已经写进了门源每个人的心中。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凝聚了全县上下的信心和斗志,形成了干部一心干事、干劲十足,群众一心致富、团结和睦,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生动局面,以实际行动谱写着中国梦的门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