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不断提升饮用水安全 市民生活质量不断优化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通讯员 汤红红 报道)格尔木市从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出发,2014年以来着力实施了村庄建设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兴业富民工程、管理创新工程等工程,切实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同时,格尔木市把乡村水利建设与水生态、水环境整治相结合,以水利建设促进水环境整治,以水生态改善展现水利工程风貌,全面营造“清洁水源”,着力建设美好家园。
饮用水 得到优化村民乐开怀
“现在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生活方便多了!”园艺场村民李琼菊一边用自来水淘米,一边笑着对记者说,以前我们都是到1公里外的土井边挑水吃,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水质无法保障。“吃上放心水,是全村人共同的期盼。”
记者了解到,格尔木市农场园艺场人畜饮水工程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集中供水的水井,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由于年久失修,锈蚀、破损、渗漏等现象严重,导致出水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人畜饮水要求。目前,该片区人口4041人、牲畜4116头,多取自10米以内浅层地下水,水质含盐量高,容易受到污染,卫生条件达不到饮用水标准,长期饮用会产生不良后果。
2015年9月,格尔木市农场园艺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由省水利厅批复建设,总投资751.4万元,自此,园艺场片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
近年来,格尔木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确保贫困村饮用水合格率达90%以上,实现了相对集中居民点农户吃上自来水。
“水利事关民生,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这是最基本、最惠民的大事。”格尔木市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要想确保城市和农村安全饮用水工作长久发挥效益,就要从加强水源地水质监管,确保水质安全,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入手。
水源地的“千里眼”为用水质量把关
走进格尔木二期供水水源地,引人注意的不是这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滩之景,而是遍布水源地各个角落的监控摄像头。该水源地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摄像头直接连接到水源地控制室,工作人员可以借此对库区的水质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也可以对库区水位、出厂水指标进行在线监测。“这些摄像头就好比‘千里眼’,每时每刻监测着水源地周边及水质情况。”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二期供水水源地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约6582。7万元,占总投资的95%,清水池闭水试验、管道打压试验均合格。第三水源地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6660万元,现已完成3眼取水井及6眼观测井,累计完成投资500万元。
严要求、常检测让水质更安全
记者了解到,按照格尔木市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相关单位对规范开展饮用水水源水质进行常规监测和106项指标全分析监测,定期对西村、富源村、小灶火等14个村庄饮用水进行水质化验,确保城市及周边农村饮用水安全。
供水管网延伸的民生举措,是格尔木市深入推进“碧水蓝天”行动,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行动的一个缩影。如今,格尔木市供水管网已延伸到郭勒木德镇中村、西村、盐桥村、城北村、红柳村,该供水管网投资2565万元,全程45.344公里,截至2016年12月底铺设完成了14公里主线及13公里支线管网,完成投资1282.5万元,占总投资的50%。
同时格尔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项目,在2015年2月已完成建设方案,2016年该项目实施完成,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此项目的建成,基本实现对全市农村饮水水质常规检测全覆盖,切实保障全市供水安全。还在选定的14个生态环境监测点开展了酸雨、大气降尘、土壤风蚀、牧草长势等生态环境监测项目。经监测,格尔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