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格尔木:土地流转助推农民实现收入多元化

02.08.2014  18:53

  走进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宝库村,满眼都是抽穗的麦田、黄灿灿的油菜花,在一排整齐的农家小院里,农民张发海在细算土地流转后的收益:“自家种粮食每年亩产最高800斤,每亩地的收入也就在七八百元左右,将土地承包给别人种枸杞,每亩地可收租金1000元,20亩地一年下来就可收入20000元,家里人还可以出去打工挣钱。

  近几年,像张发海这样在土地流转中尝到甜头的村民不在少数,据村民李银来讲,宝库村共有2200多亩耕地,因为土地太零碎,无论是种小麦、小油菜都不划算,如今通过土地流转,不但地里有收入,村民还可以外出打工,每家都挣上了双份钱,目前,宝库村在全镇是流转土地面积最多的村子。

  为了尽早让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格尔木市从做活农村土地流转文章出发,加快了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大部分年轻人进城成为产业工人,不愿意离开土地的农民就地在流转出去的土地上打工务农,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多元化。放下锄头,穿起西装、皮鞋,如今的张发海天天开车到附近的光伏电站卖副食品,每天都有300元的收入,他儿子到开发区开车,每月也有固定的收入,全家一年的收入加起来有10多万元。

  随着格尔木市枸杞、蔬菜产业发展的加快,农村土地市场不断升温,格尔木市对土地流转也实现了“四个不变”:即土地所有权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农民基本收益不变,土地使用性质不变,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热情,带动和加快了土地流转工作。截止到今年5月,以转让和出租方式,全市实现土地流转面积4259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出龙头企业带头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型、大户能人带动型三种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何汀 武强)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