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心系贫困户 打赢攻坚战

16.06.2016  10:47
青海日报

  

  “格尔木市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提前两年打赢精准扶贫这一仗!”

  去年,全省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始摸底之际,格尔木人就下了这样的决心。

  带着必胜的决心和信心,一支支扶贫工作队下到了格尔木的每一个村,一个个联点单位覆盖了全市的所有乡镇。

  格尔木市的扶贫战斗打响了。

  党政军企联村帮户 众人拾柴火焰高

  以“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还要看技能强不强,最后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上”的“五看法”,一番调查摸底之后,格尔木市初步确定贫困户为284户839人,其中低保户249户718人,一般贫困户35户121人。

  怎么帮助这些乡亲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格尔木市地方党委、政府动起了脑筋。他们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把手头的资源全部利用起来,集中力量形成合力。

  基于这个考虑,格尔木市在全省“123”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党政军企联村帮户”工作机制,围绕全市8个重点贫困村、8个一般贫困村的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对子,31名市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2个企业和部队进行联点帮扶。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站在了最前面。格尔木市将市级领导明确为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及时联系各单位,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联村帮户实施方案,为贫困村和贫困户送服务、送政策、送科技,拓宽扶贫项目渠道。这样一来,扶贫工作的组织性、政策性大大加强,能够做到劲儿往一处使。

  作为一座“兵城”和“工业城”,格尔木当地有众多驻军部队和大型企业,把这些力量发动起来,将为扶贫工作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经过协调,全市8个团级驻军部队与8个贫困村结对。同时,按照“能帮愿帮”的原则,在全市确定了69家经济效益较好、社会责任感强、参与扶贫助困工作积极性较高的企业,借助企业在资金和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助推贫困村民尽快脱贫。

  新华村,是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的一个贫困村,仅仅这一个村,帮扶单位就多达21家,既包括市财政局、市农牧局等市属机关单位,也有解放军22医院和藏格钾肥等部队、企业的力量。3月底的一天,记者偶然在村里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穿梭在村道上,车上拉的都是各单位帮扶村里的物资,有枸杞苗、有化肥,当天仅化肥就卸了7吨。这么大的力度,仅靠驻村工作队和一两家单位,是绝对做不到的,充分显示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

  驻村干部是群众眼里的“定心丸”

  扶贫工作能不能做好,驻村干部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扎在一线,最熟悉基层的情况,最了解基层的需要,是冲在最前面的扶贫生力军。

  新华村第一书记李敏,原本是格尔木市财政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去年11月份被选派驻村。李敏习惯了坐办公室的生活,突然下到了村里,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他一时间感到压力重重。

  为了做好工作,李敏向村干部、镇干部拜师,通过他们了解情况。头一个月,李敏的身影奔波在村里大大小小的角落,走村入户,把村里的底子摸了个透。驻村前,李敏并不会说青海话,有些听都听不懂,但一个月之后,他已经会说一些基本的家常话了,一下子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

  熟悉情况之后,李敏的工作扎扎实实开展了起来。村级道路硬化、购买门面房、联系技能培训……每天几十个电话,忙得团团转。“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改变新华村的面貌,一定能让这个村甩掉穷帽子。一户不脱贫,我就扎在这里不走了。”

  “去年孩子她爸病逝以后,生活陷入困境。第一书记与格尔木市林业局多次沟通衔接后,为我在市林业局安排了护林员的工作,我们家的收入有保障了,两个女儿就可以安心上大学了。”乐苑村村民严金莲提到的这位第一书记,叫卓玛太。

  乐苑村是个人多地少的贫困村,卓玛太驻村的这半年多时间,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村里的公共厕所修好了,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她还琢磨,要争取公交车进村。

  乐苑村村主任南虎庆说:“去年驻村干部到村里后,有些人还以为走走形式也就过去了,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一心一意想着村里的发展,让群众脱贫致富,看到他们这么努力,村里的老百姓都觉得很踏实。”

  李敏、卓玛太……每天,都有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驻村干部,在为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努力着。同时,他们忙碌的身影,也成为了群众眼里的一颗“定心丸”,让大伙儿踏踏实实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千方百计排忧解难 实现“八个一批”

  “实施生产发展减少一批、就业增收扶助一批、基础条件改善一批、教育扶持提升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帮扶一批、财政金融扶持一批”,这“八个一批”,说白了,就是千方百计把贫困群众拉出“穷窝子”,过上好日子。

  3月下旬,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和市林业局举办了一场“精准扶贫”劳务用工招聘见面会,该镇20名贫困群众从此当上了生态管护员。为了这次招聘,格尔木市林业局从生态管护员岗位中拿出了20个名额,专门用于贫困户的安置。管护员岗位年龄和文化程度要求不高,门槛较低,适合贫困人口应聘。工资待遇目前为每月2500元,每年工作12个月。

  郭勒木德镇中村村民何花说:“家里条件不好,丈夫去世了,孩子上大学需要钱,这次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我会好好工作,挣钱养家。”

  “现在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主要是尊重群众的意愿,群众需要啥,那我们就帮他干啥,家有耕地的,我们就给他提供苗子、技术、肥料;家里有闲置人口需要就业的,那我们就帮他们联系就业。”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镇长余映新说。这个镇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贫困户,扶贫工作压力很大,但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帮扶一户是一户。

  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是一个藏族村,村民原本都是牧民,2010年搬迁到城里。为了给这些群众增加收入,扶贫部门协调资金,在柯柯镇建设了一座宾馆,5月10日下午,村中的广场上,各家各户的村民代表早早等待在这里,领取710元的扶贫分红。

  “宾馆建成以后,盈利了二十多万元,家家都有份。”长江源村第一书记秦大云说。

  村民多杰次旦准备用这笔钱买点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他家里有病人,家里生活比较拮据,710元虽说不算多,但也能改善下家里的生活。

  因病致贫是许多家庭致贫的原因。格尔木市一方面增加救助比例,对5000元以上的住院费用,在医保部门报销的基础上,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二次救助,救助比例为80%。另一方面,扩大救助范围,对低保以及低收入群体,3万元以上的费用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救助比例为60%。新华村贫困户姚元明患有皮肤病,因为救助比例的提高,经济压力大大减轻。“不然看病的钱负担太重了。”姚元明说。

  党政军企联村帮户、“八个一批”、驻村工作队……其实,无论什么方法和手段,目的就是一个:早日打赢扶贫攻坚战。眼见一项项工作的开展,看着一次次真诚的努力,我们相信,格尔木市的这场扶贫之战,一定能打得漂漂亮亮,284户贫困户,一定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