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万亩林 引得“稀客”来

23.02.2019  09:52

尖扎县城旁边清澈的黄河水。

  青海新闻网讯 河湟谷地的春天往往比别的地方来得早一些。

  2月21日,站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黄河大桥上,俯视桥下清澈的黄河水,鸳鸯、绿头鸭、黑鸭等水鸟有的悠闲地浮在水面上,有的正在嬉戏捕食,颇有几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南国风情。

洛哇林场的护林员指着自己守护的那片森林。

  要说以前,尖扎县可是看不到这些水鸟的。“别说水鸟了,那个时候河水浑浊不堪的,每年有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连当地群众都不到黄河跟前,一年四季更是见不到几只鸟在水面上活动。”尖扎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副局长任大元感叹。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水鸟选择在尖扎县沿黄一带筑巢安家,这得益于尖扎县实施的植树造林、河道治理等惠民工程。尖扎县地处黄河上游,黄河流经全县96公里,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近几年,尖扎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国土绿化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尖扎县相继在2016年完成造林1073公顷,2017年完成造林2848公顷,2018年完成造林2399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0.3%,仅三年就提升了3.2个百分点,超过了以往造林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

  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披上了绿装。这个成绩对一个仅有5万余人的小县来说实属不易。

  “同时,为了彻底改善尖扎黄河段的水质,县里在沿黄近百公里的流域上实施了‘百公里万亩经济林’工程。现在这项工程顺利完成,栽种的经济林不仅改善了沿黄生态环境,污水也得到了治理,还为沿黄村民创收创造了条件。”任大元介绍。

  沿着黄河边走,在康杨水电站库区的水面上,成群的水鸟浮在水面上,其中不乏最近才出现在尖扎县的“稀客”。

  “如今在黄河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水鸟活动的影子,它们成了村里的‘新村民’。”家住黄河岸边的尖扎县康杨镇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小君说,近两年以来,村里开展植树造林行动,将黄河沿线的荒滩荒坡上种了树木,做到泥土不出山,不流入黄河,为这些远道而来的“新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顺着蜿蜒的山路,尖扎县洛哇林场处在一座大山的山顶上,密集、粗壮的青海云杉和一颗颗松树拔地而起。虽然还没有长出绿叶,但依然能看得出树木的数量之多。“这些树都是这几年自然生长而成的,再过七八年就会变成大树了,这几年雨水充足,再加上管护,这些树都长得非常好。”洛哇林场的护林员却巴说。

  洛哇管护站值班室里,墙壁上挂着一排笔记本。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五位护林员的巡逻出勤时间。却巴说,他们每人管辖着333公顷的林地,自担任护林员以来,管护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和偷猎盗木的案子。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种植的树木多了,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自然吸引了很多动物前来光顾。“以前去林场巡逻的时候很少能看见动物,但是现在我们出去总能看到岩羊、野猪和狼的身影,这就说明现在的生态真的在逐渐变好。”却巴说,有次他看见50多只岩羊在林下觅食,他从小就在措周乡洛哇村长大,这些都是很难见到的。

  在措周乡另一边山头的昂拉乡,任局长也看到过成群的岩羊。“有次在前往昂拉乡的路上,发现路边的山坡有数只体型较大的动物,起初我以为是毛驴,走到近处发现是岩羊,粗略数了数,有二三十只。听附近的村民说,这些岩羊会经常跑到村里觅食。”

  去年冬天,洛哇林场护林员项知加在林场里还看到过野猪。从他拍摄的图像看,这些野猪有体型大的,也有体型小的。“以前在尖扎县从来没有出现过野猪,这两年却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还不怕人,数量也逐渐多了,通过连续一个多月观察发现,林场里的野猪花色不同,有好几个品种。”项知加感到十分新奇。

  山林里岩羊觅食,各种动物出没,水面上鸳鸯戏水,水鸟成群。“随着植树造林、河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深入实施,尖扎县的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加,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生态环境逐步好转,这不仅体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背后更是村民的思想变化、干部的作风转变以及民族团结的推进。”黄南州副州长、尖扎县委书记陈昌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