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藏医梦” ——记第三届“国医大师”获得者、省藏医院名誉院长、中国藏医首席专家尼玛

05.08.2018  16:34

  图为尼玛在海拔3800米的互助北山为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传授藏药材识别经验。省藏医院供图

  他是省藏医院最忙的大夫,如痴如醉地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和患者,以其慈悲的胸怀、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服务患者上,为千千万万的患者医治疾病,减除痛苦,至今仍然坚持在临床一线,救治患者65万余人次;

  他是我国著名的藏医药学家,是省藏医院的“鼻祖”、藏医药界的“泰斗”,曾获得“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首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和殊荣;

  他多年来退而不休,首次提出利用藏医药经典古验方,创新推广藏医特色外治疗法,使藏医药对肿瘤疾病的诊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藏医药事业的改革发展以及藏医药科研、人才培养、藏药生产及新药研发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

  2017年,84岁高龄的省藏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中国藏医首席专家尼玛教授荣膺“国医大师”称号,他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实现了青海省此项荣誉零的突破。

  人生到了80多岁的当口儿,本应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可“国医大师”尼玛却凭借一颗不老的心和对事业的热爱,至今仍然在藏医药领域孜孜不倦地潜心探索。

   医者仁心 悬壶济世

  每到周一,尼玛都起得特别早。上午还不到八点半,他就已经坐在专家门诊为患者看病了。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满面红光,目光如炬,思路清晰,亲切招呼着前来问诊的病人。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来自全国藏区,甚至许多内地的汉族患者也都慕名而来。

  “病人大老远跑来,我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尼玛笑呵呵地说。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一幅用汉字写着“藏医泰斗,盛誉天下”的牌匾格外显眼,是患者对这位耄耋老人最高的赞誉。

  尼玛,在藏语里是太阳的意思,象征着光芒与希望。60余载的行医生涯中,尼玛也的确像太阳一样,将全部的光和热奉献给了他钟爱的藏医药事业和患者,大家都亲切地尊称他为“阿克尼玛”(“阿克”是藏语里长者、尊者的称谓)。

  20世纪30年代初,尼玛出生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1943年,尼玛刚满10岁,便师从于著名藏医大师罗桑朗多嘉措,学习藏医。随后20年间,他先后师从于甲乙活佛、诺果日却智、次成嘉措等著名藏医大师。名师的口传心授,为尼玛日后行医看病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使他决定一辈子和藏医相伴。

  1983年,尼玛带头创办了青海省藏医院,并担任第一任副院长。他带领同事们首次试制成功了我省首批藏药名贵药品——“七十味珍珠丸”,并在省内首次成功加工炮制了濒临失传的藏药金、银、铜、铁、水银等,成为青海首批知名藏医药专家。

  行医救人的路上,尼玛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藏医药学者“治病救人”“继承和弘扬藏医药学”的使命,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服务患者上。

  找尼玛看过病的患者都会说:“‘阿克尼玛’说的每句话都说到我心坎上了!”尼玛对患者常怀悲悯之心,他经常说:“对待病人应该像对待亲人一样。医生行医如果没有大慈大悲的心,就不是个好医生。”他对每一位患者都一一讲解病情,分析病因,做出提醒。对于病人的各种疑问,他耐心解答,主动引导对方,疏解内心的困惑和紧张。多年来,由于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许多省内外慕名求医问药者辗转找上门来,求诊者门庭若市,仅仅一个上午,接待患者就达三四十人。尼玛常常忙得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对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却还没看上病的患者,只要自己的身体还坚持得住,尼玛总是尽力满足病人的要求。并以“简便验廉”为原则悉心为患者诊治。

  60岁后,尼玛曾两次推迟退休,两次被省藏医院返聘从事藏医首席专家工作,但他坚决不要返聘工资。至今,尼玛仍然坚持每周一、三、五上门诊从事藏医全科诊疗工作,二、四、六到病房查房,亲自为他收治的患者进行复诊。多年来,对来自农牧区、经济条件差、在西宁无亲无友投宿的患者,尼玛腾出自家的房间让他们住,并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治疗,并为他们煮饭、支付医药费。粗略算算,尼玛个人为贫困患者减免、捐助的医药费达10万余元。

  在尼玛的带动下,全医院的慈善力量也凝聚起来,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跟他一起践行大爱,帮助困难患者。

  尼玛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爱这个行业,才会努力把工作做好。”他成功救治过无数疑难杂症病患,是国内藏医界有名的全科大夫,在使用藏医药浴、敷缚、放血、火灸、泻吐等特色外治疗法方面,应用得十分自如。

  一位来自玉树的女患者,因为下肢动脉栓塞,看遍了省城的大医院,均被要求截肢。当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尼玛时,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女患者的腿保住了,不善言辞的患者后来竟然激动得给尼玛跪了下来。

  “您老真是神医啊!”家住兰州的刘女士是尼玛的“忠实粉丝”。她告诉记者,多年来,肺气肿、高血压、胃病等慢性病一直缠绕着她,为此她甚至产生了抑郁倾向。找到尼玛后,尼玛一方面从心理上对她进行抚慰,一方面用独特的藏医疗法进行治疗,几个月后,她的病情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心情也开朗多了。

   初心不泯 肝胆相照

  2017年7月6日下午,一场隆重的聘任仪式正在进行。当尼玛接过青海大学颁发的青海大学特聘教授和藏医学院名誉院长的证书时,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高兴地说,“有了国医大师的支持,我对青海大学协同全省乃至全国藏医药行业,共同打造国际藏医药产、学、研、用一体的‘航空母舰’充满了底气!”

  承藏医药之根,兴藏医药之魂。在尼玛看来,学医和济世都没有尽头,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跋涉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精研医术之途,就是坚持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尼玛不仅在藏医诊疗方面有着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他对藏医药科研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藏药炮制研发方面,他对采药、鉴别、筛选、配料、投料、加工制作、品种鉴定等环节样样精通。他主持、研发的藏药“七十味珍珠丸”“赛太”制备工艺和藏药“阿如拉”诃子配制技术等3个传统藏医药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多年来,为了研发更多更好的藏药制剂产品,尼玛亲自带队先后走遍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巴颜喀拉山、布尔汗布达山、祁连山、大坂山等十几座大山,走访了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以及瞿昙寺等十几所寺院,采集藏药药材,学习藏药炮制工艺,生产出了一批批高效藏药制剂药品。为确保藏药制剂产品质量和疗效,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现在仍然坚持参加野外采药。60多年来,他亲自操作、炮制的藏药药品达200余吨。有时为了及时生产出患者急需药品,他在制剂车间加班加点,连续工作20多天不休息,生产出高质量的藏药药品,满足了患者和藏医临床用药的需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藏医药的传承,需要一代一代藏医药人用推陈出新的理念去引领。尼玛正是这样一位善于把推陈出新与古法传承有机结合起来的“试水者”。

  作为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藏医药文献《藏医药大典》的首席顾问,尼玛始终强调,发展藏医药不仅要继承和发扬特色,还要与时俱进。他摒弃固步自封,先后参与编撰了《藏医药浴对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调整作用研究》《藏医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等藏医药著作、技术标准等100部(篇)以上,在藏医药界颇有影响力和较高的临床科研运用价值。他先后编撰研发的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均荣获省级科技成果奖;给省政协提交“关于改变我省藏医药研究工作落后状况”“加快藏药制剂中心建设促进藏医事业发展”等提案,均获得青海省政协优秀提案。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多年来,尼玛以传帮带的形式传授、带教出藏医药人才310余名,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兼任青海大学藏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并先后获得“全省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称号、“培养中藏医药人才贡献奖”等。

  今年34岁的索南达杰是省藏医院的一名医生,师从尼玛10年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一切都是以病人为中心,跟着‘阿克尼玛’学习,不仅能学习到他渊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作风,更能被他为学为人的精神境界所影响。”如今,在尼玛的带领下,他的学生都秉承着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致力于将藏医药学的精华走向世界,为更多人服务。

  “穷莫坠青云志,老当怀骐骥心”。对尼玛来说,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我60多年的从医过程中,是党和我的病人们培养了我,给予了我极大的荣誉。所以我应当尽我所能回报社会。”他将继续用自己的言行彰显大医的风骨,诠释大师的意义,凝聚起共推藏医药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在服务健康中国、健康青海建设的征程中作出应有贡献。(李欣)

我省藏医药产业发展规模和综合实力全国居首
  2017年,青海全省藏医药工业总产值达26亿元,人民政府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