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进行时,乌柳插杆与水钻造林更配
青海新闻网讯 5月22日,我们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上卡力岗村的二塔拉。只见紫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在沙漠里灿烂怒放着,一格一格的草沙障、黏土沙障则爬满了山丘。
“这里就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中的2018年人工造林配套复合治沙项目,通过人工进行水钻造林的方式,要在这里种植200公顷的乌柳。乌柳是塔拉滩治理荒漠化最理想的树种,在本地较为常见。且根系比较发达,枝干生长迅速,在荒漠地区易存活。乌柳枝既耐低温,又忍高温,既抗风蚀,又耐沙埋。”共和县林业站林业工程师郭增泓说。
在郭增泓的介绍下,记者看到两辆大型的装载机在沙丘里冲上冲下的行动着,装载机在丘间地寻找着被沙丘掩埋的宝贵黏土。挖好黏土后,六七名珠玉村的村民手持铁锹,将其垒成底宽30公分,顶宽20公分,高度20公分的黏土沙障。黏土沙障与风向垂直,有固定沙丘的作用,如果没有沙障,沙丘每年会流动5至10米。随后,村民们一手拿水枪,一手持乌柳,当水枪在沙丘上打下一个眼的同时将乌柳插入其中,这就是水钻造林。
水钻造林的创意来源于郭增泓。
2008年他在黄河边游玩,洗完车后,他在一旁玩高压水枪,水枪打到地上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较深的小坑,郭增鸿在心里嘀咕:如果用这个方法来种树,是不是能省事?郭增鸿说:“原来在干沙丘里挖一个60公分深的沙坑,那可真的不容易,一边挖坑,沙土一边往下流,挖好一个坑就要20分钟。采用水钻造林的方式,在栽种的同时,树苗就相当于喝上了第一次水,这水对树苗相当重要。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省工省时,避免了沙地造林时干沙进入坑内而影响苗木成活,而且高压水枪打出的深坑里有大量水分可以供给苗木生长所需,苗木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郭增泓做了个比较,原来人工挖坑种植树木时,最大限度,3个人能在0.133公顷的土地种600棵树木,而采用先进的技术后,一把水枪,3个人就能在0.67公顷的土地上种3000棵树木。这极大节约了时间,降低了人们的劳动成本,因此从2014年开始,乌柳插杆与水钻造林在共和县大面积推广开来,用这种方式植树,至今已经第五个年头了。
“除此之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动员和组织农牧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加大生态扶贫力度,特别吸纳当地居民以及贫困户参与其中,鼓励他们参与三江源生态修复工程,让他们吃上‘生态饭’。”共和县三江源办公室主任张景德如是说。
项科是沙珠玉乡珠玉村的村民,家里共三口人,一天种树十个小时,每天平均赚140元。他说:“现在村里有48人和我们一样通过种树来增加收入。保护环境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通过我们的双手创造绿色,给子孙们留下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