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织就绿色梦想

22.04.2016  04:06

  又是一年春来到。眼下,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荒山上、道路旁,人们栽下一棵棵树苗,播洒一片片绿色,也在描绘着一幅幅秀美的山川画卷。

  植树造林,是保护环境的有效举措。有数据显示,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灰尘2万至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公园的成片林木可以降低噪声5至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降低5至25分贝。此外,在青海,森林在“阻击”沙尘暴、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可以说,植树造林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植树造林,也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因此,植树造林不仅仅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之义,而且还是法律规定的明确要求。

  植树造林,需要全民参与。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消耗着自然资源、影响着生态环境,因此,在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每个人也都不能袖手旁观。只有发挥好全民参与、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才能更好地扩大森林面积、增强生态功能。植树造林不仅仅是建设生态宜居之城的一项举措,更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植树造林,需要“久久为功”。植树造林,不能“平时冷清清,需要的时候一阵风”。应当加大管护力度,确保成活率和覆盖率,做到谁植树、谁负责,科学管理,责任到位;坚持绿化为主、生态为重,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提倡求实务实,讲求实干实效。

  植树造林,目的不仅在于种下一颗颗树苗,更在于让人们通过亲力亲为的行动,明白树木生长的不易,从而激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因此,应当借植树造林之机,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爱树意识;通过提倡少砍树、少用木制品,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让绿色、低碳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下了希望,收获的才是蓝天。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多栽几棵树,爱护我们身边的绿色,我们的家园就会葱郁繁茂,我们的绿色梦想就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