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阳:欠发达地区全面小康如何促“全面”

15.06.2015  10:54

      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欠发达地区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站在新的制高点认清问题,重新审视定位自身特色与优势,努力在经济洼地中实现崛起,在收入瓶颈处实现突破,在短板问题上实现补足,这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战役,也是根本路径。
  扩总量,破解经济规模小的问题。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较低导致的贫困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主要任务。唯有壮大县域经济才能为全面小康打牢基础。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基础,大力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农产品品牌战略和农产品市场拓展计划,加快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把园区建设作为平台,与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深化和拓展经济合作,承接相关产业的转移,形成在装备制造、新医药大健康、特色食品生产、节能环保等产业上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大量引进企业入驻园区,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形成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资源消耗少的行业龙头企业。把新兴产业作为重点,紧扣高铁经济带建设契机,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农旅一体”打造计划,依托民俗文化、山水田园风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特别是要解决好“引得来人”和“留得住客”的问题。
  增均量,破解农民收入低的问题。欠发达地区贫困面最广、农业人口和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已是事实。息烽虽然从国定贫困县迈入全省建设经济强县行列,但农民不富裕长期存在。“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此,着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采取领导联系和部门包村扶贫责任制等方式,进一步建立完善精准扶贫瞄准工作机制和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消除贫困人口。着力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在保证中央、省、市涉农政策有效落实的同时,自身不断发力,通过深入实施“收入倍增”计划、“三良工程”等系列惠农政策,不断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着力保障特殊人群收入,以“回家”大中专毕业生、“两劳”释放人员和戒毒康复人员、失地农民等特殊人群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计划。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长远利益保障机制,保证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中等生活水平。着力解决民生投入不足的问题,坚持“融资促发展、财政惠民生”的思路,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民生项目建设,并逐步将这些领域列为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确保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提质量,破解环境压力大的问题。良好的生态是欠发达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势。要切实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对“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进行功能划分,对现有生态空间要严格管制,大力实施生态保护规划,守住环境承载上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风险底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库,分层次、分重点、有步骤地加强循环经济园区和项目建设。推行生态循环种养等生态农业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发展与生态相互协调的全面小康之路。大力建设生态文化,加强对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生态文化观念的培养,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活动。深化生态文明进机关、企业、学校、乡镇、社区和村寨建设活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来源:学习时报,2015.0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