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五大举措让民和县“菜篮子”变得沉甸又盈实
“菜篮子”一头连着市民“餐桌”,一头牵着千万农户,自2013年省、市一系列 “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题会议召开以来,民和县认真贯彻,积极落实五大举措,倾力编织“菜篮子”,在千里沃野奏起了一曲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新乐章,让全县“菜篮子”变得更加沉甸甸。
完善机制,“菜篮子”工作形成合力
民和县紧紧围绕省、市“菜篮子”建设的总体部署,把“菜篮子”工程置于提高民生的高度来统筹谋划,制定出台了《民和县“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关于加强民和县沿黄流域“菜篮子”建设工作的意见》,并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完善和补充。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政府办、农业、畜牧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发改、财政、交通、国土、金融等18个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全县“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专题下文明确了各单位、各乡镇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把任务目标落实分解到了各乡镇,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明晰的合力工作机制。
统筹部署,“菜篮子”布局轮廓初显
围绕县域自然禀赋、资源特点、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全县“菜篮子”产品生产布局,按照沿黄流域发展果品和水产、生猪、肉羊,沿湟流域发展蔬菜、肉牛、奶牛、禽蛋的总体布局,规划到2020年,规划全县露地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4.2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5万吨,自给率达到84%;设施温棚规模达到2万栋,完成旧棚升级改造0.21万栋,新建小拱棚7000栋;果品丰产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达4.3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310亩,产量达250吨。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27.6万头只,其中,肉牛饲养量达到7万头,奶牛饲养量达到0.6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20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獭兔饲养量达到50万只,家禽饲养量达到2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4.51万吨,其中,牛肉0.37万吨,羊肉1.12万吨,猪肉1.54万吨,鸡肉0.15万吨,兔肉0.13万吨,奶产量达到1.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0.6万吨。力争使民和县成为全省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供应基地。
三级联动,“菜篮子”建设模式创新
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思路,及时安排落实年度的工作重点。2014年来,按照“政府主导,乡镇主体,部门示范”的思路,大力推进“菜篮子”产品规模化基地建设。
围绕蔬菜生产,县政府专题下发了《全县标准化菜田建设安排意见》等文件,确定了全县1万亩的标准化菜田建设任务。针对目标任务,各乡镇按照“突出实际,品种自定”的方式,各建立了集中连片的规模种植区200亩;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各建立了500亩的林菜间作田,民和县农业示范园区围绕示范引领,建立了600亩的丰产栽培示范田。为保障菜苗供应,县农业部门育苗820万株,其中,茄果类30万株,甘蓝90万株,大葱500万株,娃娃菜200万株。目前,全县已落实标准化菜田建设6000亩。围绕温室蔬菜生产,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已在隆治等等乡镇完成温室墙体200栋,完成旧棚改造1000栋,使全县正常使用温室达到8231栋,面积4115.5亩,其中,种植蔬菜9619温室栋,占66%,果品温室6979栋,占34%。2013年底全县完成蔬菜产量11.2万吨。
围绕果品生产,采取巩固的方式,购进大樱桃苗3.4万株对已建规模化基地进行了补植补栽。购进枣树苗3.1万株在松树、中川等乡镇进行栽植了550亩,购进桃树苗2.6万株在川口镇桃园基地进行了栽植。购进红提葡萄苗3.9万株在总堡垣优质设施果品基地补栽补种240栋。
围绕水产品生产,在中川乡盐碱地鱼塘投放了甲鱼、高白鲑、螃蟹、花斑裸鲤等鱼种。在炳灵库区水域网箱养殖已达成协议,已投放鱼苗205万尾。
围绕肉蛋奶禽生产,2013年新建成养殖场35家,其中,肉羊养殖场20家,肉牛养殖场6家,奶牛养殖场1家,蛋鸡养殖场2家,生猪养殖场6家。使全县规模养殖小区(场)达到159家。通过省级规模养殖场认定的养殖场达到18家,国家级示范场认定1家。新建家庭牧场199户。到2013年底,全县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24.01万头只,存栏达60.03万头(匹、只),出栏达40.02万头(匹、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94万吨,同比增长14%;蛋类总产量2010吨,同比增长5%;奶类总产量18950吨,同比增长5%。规模养殖户达7920户,同比增长8%。今年截至目前新建养殖场13家。力争到2014年底,全县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38万头(只、匹),增长11%,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2万吨、0.22万吨和2万吨,分别增长13%、9%和6%。
多管齐下,“菜篮子”融资渠道趋宽
一年来,始终把农民主体作为关键,积极探索多管齐下的“菜篮子”投资机制,真正让农民收益得惠,激发农目的积极性。尤其是把蔬菜发展作为重点,在落实今年标准化菜田建设中,县财政每亩配套补助资金300元/亩。现农业部门依托项目建设,认真建设标准化菜园,做好示范,抓好引领。同时,各乡镇结合实际,尽力拓展投资渠道,解决农民的投入难题,如满坪乡采取集中流转的形式,整合县级配套补助,再乡镇落实300元,以每亩600元集中流转农户耕地,通过引进企业来规模化经营,为今后进一步扩大规模引路。杏儿在落实县级补贴的同时,由乡镇为农户解决100元的物化补贴,提高农民发展蔬菜的积极性。巴州镇积极引进外地企业,通过引进企业订单的形式,为农户与企业牵线搭桥。通过多管齐下,使“菜篮子”投资融资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宽。
培育品牌,“菜篮子”质量安全提升
为确保“菜篮子”生产的质量安全,制定了《农药产品市场准入备案管理办法》,与41家农资经营店签订了《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建立了《农资经营户管理台帐》,定期开展对各类农资专项整治。农畜产品检验检测站及时对全县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五大类蔬菜品种进行检测。同时,积极开展“菜篮子”产品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先后制定颁布了人参果、红提等地方生产标准,制定上报《保护地葡萄秋延迟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设施红提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和《日光温室人参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三个地方标准;总堡葡萄、三家娃娃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综合功能区、巴州休闲园基地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已由北京谱尼测试公司实地取样进行检测,完成制定人参果、红提、西瓜、辣椒、番茄栽培技术规程。旱砂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通过农业部公示。“民和肉牛”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定。今年积极开展了“隆治软梨”、“天路雪桃”无公害产品的申报,有效确保了全县“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