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民和“四位一体”创建选配社区干部新模式
走进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垣社区,说起社区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许多辖区居民都连连点头称赞。群众满意的背后,是民和县推行“四位一体”选配社区干部新模式取得的新成效。
民和县社区工作始于2002年,由于起步较晚、投资不足,社区规范化建设比较缓慢。到2013年底,全县14个社区仅有48名工作人员,却承担着5.2万名居民的服务职能,与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的新型社区建设要求相比,服务能力与力量远远滞后。
推动小城镇社区全面发展离不开“高精尖”的干部队伍,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精细化更少不了培养专业化的工作队伍,而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更需树立竞争服务意识。为强化社区建设,增强社区服务效能,民和县认真落实加强“三基”建设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着力开展社区干部选配工作。
2014年10月中旬民和县开始着手选配社区干部,到12月下旬选举上岗,短短3个月时间里,成功选配了一支充满活力、爱岗敬业、专能结合、务实高效的社区干部新力量。
能够如此高效地选配社区干部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就是创建的“选配——培训——职责——考核”相统一的“四位一体”社区干部综合选配新模式。
选配第一步就质高步稳,民和县从全县公益性岗位、零就业家庭、临聘人员、复转军人、未就业大学生以及下岗职工中遴选出的100名社区“两委”候选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到了90%,候选人中,有过社区和乡镇工作经验的达到87人。通过选配,全县各社区工作人员由原来平均不足4人增至8人以上,社区服务力量明显增强。
遴选工作结束后,民和县迅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和“比学赶超”创争活动,让选配干部尽快进入角色,高效开展服务工作。培训后,结合社区工作实际,设立就业服务、医疗保险等9个服务岗位,做到定岗定责、一人多责,开展一站式服务和“六个一”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居民满意度。
不仅如此,民和县还通过提升工资待遇和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干劲儿,让社区干部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李彩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