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掬得满庭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纪实
这里是史称“东方庞贝”的史前灾难遗迹喇家遗址的发祥之处,母亲怀抱幼儿跪地而亡的场景震撼世人;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要津,千百年来,商贾往来,驼铃声声,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到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变的是称谓,不变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追求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和不懈毅力,并演绎出许多无比精彩的故事。
从年过六旬还帮群众化干戈为玉帛的人民调解员冶振英到打造“爱心家园”,关爱困难群体的川垣社区,再到与临县群众共跳锅庄、互帮互助的杏儿藏族乡,一个个先进典型用真心、真意播撒民族团结的阳光,用真行、真情引领群众在全社会形成争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同心掬得满庭芳,团结花开别样红。
两年多来,民和县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为载体,牢牢把握维护稳定这个任务、教育引导这个基础,经济发展这个核心、改善民生这个根本,绘蓝图、强基础、树典型、谋发展,以更加深远的眼光,开阔的胸襟,扎实的作风,唱响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谱写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华彩乐章。
川垣社区工作人员为贫困群众过小年夜
受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播撒好民族团结的种子
如何实现城镇到村社、学校到家庭、宗教寺院到信教群众的宣传教育覆盖,成了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民和县以开展各种活动为突破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工作社会化,力争使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每个人的心田。
“电影下乡”活动中播放“民族团结”内容的优质影片,组建先进典型事迹宣讲团,在各乡镇巡回宣讲,社区开展文艺演出……宣传方式日益创新,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月活动是重头戏,开展了征集优秀民族歌曲,在李二堡、总堡等有集市的乡镇开展义诊,扶贫帮困等活动,并邀请了乐都区文艺演出团在桃花广场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营造了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
在民和一中新校园里,错落有致的教学楼、实验室,高标准的学生食堂,点缀其间的绿化……一切都充满现代时尚气息。学校宣传栏里陈列着民族团结的图片与故事。校长党存爱说:“我们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国旗下演讲、教师集体备课、党员帮扶贫困生等活动把创建内容贯穿于一系列活动中,通过潜移默化,达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家住明达小区廉租房的张永智是名残疾人,生活困难。当川垣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调查,了解到他想看看电视、有个烧水壶、卫生间有个浴霸的心愿后,经过联系,县残联党支部认领这个心愿,圆了张永智的梦。2013年以来,川垣社区已认领微心愿200个。如今,川垣社区以打造“六园一心”为品牌,为社区居民做好服务,为弱势群体送去关爱,已经成为窗口行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民和县把共同价值理念贯穿到民族工作始终,增强思想文化的交流融汇,带动情感上的亲近融洽,培育各族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构筑共有的精神家园。
从每年9月雷打不动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月”,到三年一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表彰大会,再到如今活跃在基层社区的“微心愿”认领等各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和已经形成了“抓9月带全年;抓两头(青少年、干部)带社会;抓典型、带全员”的民族工作机制,使重视民族工作、珍惜民族团结成为民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并逐渐积淀为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
今天,民族团结的观念已扎根于千家万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2014年,省、市、县共表彰了12个先进集体,33位先进个人。今年,县上命名挂牌78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先进单位,新打造创建示范点13个。这些先进单位的命名挂牌和示范点的建设,将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纵深推进发挥标杆和引领作用。
民和县委书记何延年(右一)在李二堡镇龙合寺调研指导工作
和谐之花在宗教领域绽放
民和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汉、回、土、藏、撒拉等1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60.1%。
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理的积极力量。民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宗教领域稳定作为全县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来抓,注重宗教工作的日常化。
每逢春节或伊斯兰教群众开斋节之际,全县各级领导专程看望和慰问宗教界代表人士,与他们一起座谈,倾听意见,了解需求。如今,这些不同形式的调研、宣传、慰问等活动,成为了联系、沟通、融合各民族群众情感的纽带,更在党和政府与各民族群众之间搭建了一座连心桥。
加大对寺院突出以“爱国爱教、涉藏维稳、守法持戒、民族团结、政策形势、感恩利民、服务信众”为内容的宣传教育,让法治走进宗教场所,普及到广大信教群众,促进宗教活动走向规范、有序、和谐。
今年11月初的一天,在川口镇南大寺,4000余名信教群众正在聆听马全海阿訇的讲经,他将国策和经文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讲解。当谈到有的村民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而享受了低保时,劝诫这些人应该主动放弃低保,让真正有困难的家庭享受到救助,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经过这一耐心、真诚劝诫,南庄子村的8户村民主动退出了低保。这为川口镇加快农村低保动态调整步伐,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仅在2015年,民和县集中举办了460人参加的4期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法治培训班。并进一步调整寺院民管会班子17个,寺院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和各项制度建立落实,并将符合条件的宗教人员全部纳入低保、五保范畴,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宗教人员中基本达到全覆盖。
民和县坚持“管脑子”与“管肚子”同步共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将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僧侣社会保障纳入所在地统一管理,让他们享受到党的惠民实惠。
2013年以来,民和县为清真寺建设“两室”20座,投资达265万元。按照“一寺一档”“一人一档”的要求,做到底数清、信息全、内容实,依法取缔经文班2处。今年以来,仅藏传佛教寺院的各项投入达352万元,建设了杏儿才旦寺等8个寺院管理干部业务用房,宏善寺、卡地卡哇寺等寺院的环境整治,僧舍危房改造21户,落实寺院民管会经费7.6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僧侣中纳入低保20人、五保6人、享受60岁以上津贴13人、享受住房改造的164人,参加养老保险131人、医疗保险176人。
民和一中学生为老人打扫庭院
心贴心化解社会矛盾
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是基层工作的难点之一,也是关乎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年过六旬的冶振英是一名卸任“村官”,也是一名人民调解员。近年来,因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川垣新区开发、旧城改造、“109”国道改线、川官一级公路以及“一城两区”等项目建设的实施,使辖区内征地拆迁、安置赔偿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作为一名调解员,冶振英边学边干,从调解工作的门外汉逐渐成为行家里手,做到了事前了解情况,事后跟踪回访,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在他调处的矛盾纠纷案件中,从未发生当事人反悔、案件反复现象,也没有发生上访案件。2014年5月,川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一起“关于国家重点工程‘109’国道改线工程征用米拉湾村涉及200余户村民祖坟搬迁纠纷”案件,镇政府安排由他负责,带领其他几名工作人员去调解处理。这是一次涉及面广、人多事杂、矛盾突出的纠纷,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首先邀请当地寺院的阿訇和寺管会主任以及当地有名望的群众进行调查了解,其次对涉及坟地带头的村民马某、冶某等进行逐个单独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的讲解国家政策、民族宗教、法律知识和国家重点工程“109”国道的重要性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同时又对200余户村民有针对性地进行国家政策、法律、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宣传,经过一个星期不分昼夜的调解,最终说服了村民,使200余户村民自觉地开始了祖坟搬迁的工作。
近年来,他直接参与调解的家庭、邻里、婚姻、征地拆迁等各类民事纠纷达200余件,制作书面协议40余件,口头调解160余件,调处率达到100%,成功率达到98%。
无独有偶。在止纷化争、构建家园稳定的工作中,还有像马场垣司法所等先进也用真情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用诚心、耐心感化了无数当事人,避免了一次次矛盾纠纷的激化和升级,维护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民和县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以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落脚点,注重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并着力抓好源头治理工作。在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工作方面,加大综治干部的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竭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并积极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级联调”优势,用老百姓的语言、讲法,以老百姓的思维方式,调解老百姓间的矛盾。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公开约访群众、主动下访化解矛盾纠纷等信访工作机制和网络舆情主动领办机制,积极推行“责任下沉、人员下沉、服务下沉”的网络型基层社会管理模式,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一大批突出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三年来,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4483件,已化解4393件,化解率达98%。
这些“化解率”的背后,体现的不仅仅是化解的事件本身,更是一种团队的协作、邻里的情感和民族的融合……
民和县医院义工为群众免费义诊
“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
拓展内涵 大爱无疆
大道无垠,大爱无疆。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县各族儿女的共同建设,真情呵护,就一定能够形成同心同德、无坚不摧的力量,也才能写就和衷共济、并肩前行的壮丽诗篇。
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的进程中,民和县拓展外延、延伸内涵,创新载体,做好与周边临县的团结关系,睦邻友好相处。
针对该县938户、4507名农民长期在海西诺木洪农场搬迁定居的实际,县有关部门主动与青海省监狱管理局加强合作,就务工农民的住房、医保、上学、土地承包等问题达成一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每当枸杞丰收时节,万余名务工者和红彤彤的枸杞果实形成了戈壁滩上最美的风景。
依托与兰州红古区地域相邻的实际,以加快推进川海大桥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民和与红古经济发展合作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中川乡与永靖县川城镇创建“友好乡镇”、魏家山村与上王村创建“友好村”为主题的共创共建活动,推动了两地的友好发展。
处于民和县最南端的杏儿藏族乡在逢年过节时,邀请与之毗邻的化隆县塔家藏族乡群众共跳锅庄、送社火、打篮球,农忙时还生产互助,一幅幅邻里互帮、亲密无间的民族团结画卷缓缓铺开。
八一建军等节日里,县上领导来到消防大队、武警中队,与官兵们座谈慰问、共议共建。军民共创民族团结进步欢送老兵联欢会上,是一台台军民共同演绎的精彩节目……
民族团结迎来百业兴旺,谱写民生改善大文章。
民和县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财政向民生领域的持续支出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80%以上,极大地改善了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3.81亿元,贫困人口由2011年末的11.8万人减少到2015年末的4.2万人,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也增加了1269元;
城乡低保金、五保供养补助、高龄老人补贴等一批惠民新政温暖群众心田,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节节攀升,“先住院后结算”等服务模式全面推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群众参与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花儿擂台赛、射箭、篮球、社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在西沟乡麻地沟、古鄯镇徐家庄、七里、山庄,总堡乡总垣等军民共建示范村,映入眼帘的是修葺一新的农舍、平整的广场、整洁的巷道,昭示着美好新生活的开始。3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让掩映在大山深处的村庄旧貌换新颜;
去年以来,实施了20个乡镇28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 9个乡镇21个村得到易地搬迁项目;
选派的99名第一书记、384名扶贫(驻村)工作干部深入全县80个重点贫困村、45个一般贫困村,1.37万户贫困户中全面开展精准扶贫调查摸底工作……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力的举措,是凝心聚力。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下一阶段,民和各族儿女以“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为奋斗目标,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用自己的一分光、一滴水,浇灌民族团结这一事业之根,民族团结之树也将常开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