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重振苹果产业之路
民和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享其美誉的主要有川口、马场垣、隆治、官亭、中川几个乡镇,其中隆治的旱砂西瓜、苹果、软梨等较为有名,早先隆治就有种植瓜果的历史,但一直以来没有形成产业。而在近几年,隆治群众又重新拾起信心,迈上了重走苹果产业发展的致富路。
早年种植小打小闹
上世纪八十年代,民和县众多地方农业生产的重点仍是如何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那时群众栽种果树的积极性不高。民和县为发展果蔬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在全县气候条件好、土地资源适宜的地方免费发放了果树苗木,鼓励群众发展苹果产业。隆治乡的李家、白武家等村也不例外,分到并种植了许多苹果树。但因苹果收益慢、价格低,还影响着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苹果产业一直处在“小打小闹”状态中,没能得到长足发展。
聊起早年的苹果种植,白武家村年过七旬的白彦财老人说:“苹果3年挂果,8至10年达到丰产期。时间长不说,还影响着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在当时交公粮、留口粮、留种子的那个年代,人们都不愿意种植。”
另外,村民们只知道栽苹果树,从不懂得修剪、施肥、打药等技术。因此,一部分农民虽留下了树,但慢慢就失去了信心,便一砍了之。
典型引路村民爱上苹果产业
如今,站在民和县隆治乡白武家垣上,小草吐露着嫩芽,远处零星的果园里一片雪白,村民们忙碌在田间,施肥、打药、浇水,为一年的丰产增收忙碌着。
白武家村村党支部书记武永文指着苹果园说,那些都是以前留下来的和后面补栽的,现在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来到一片果树地,村民霍振兴正在给果树打药。谈起苹果种植,霍振兴指着开满白花的苹果树说:“这些果树基本上都是八十年代国家免费提供给我们的,已经三十多年了,后面那几棵是后来补栽的。以前,大家怕影响庄稼,全砍掉了,留下的也就几十户人家。”
在另一片果园,村民李天保正在田间劳作,谈起苹果种植收入,他满脸笑意地说:“我家共有7亩果园,已经快十年了,一年收入5到6万元。要是苹果价格好一些,收入7万元不成问题。”
武永文告诉记者,就是这些人家,激起了全村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目前,全村70%的村民都有自己的小果园,但因规模小,收入还比较少。现在大家都想扩大种植规模,积极性非常高。
项目扶持苹果园里实现致富梦
近几年里,随着苹果价格的不断上涨,白武家村的好几户人家都靠着自己的小果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隆治乡李家村、白武家村的大部分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么希望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果园。
群众期盼的声音很快传到了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耳朵里。在海东市、民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20万元的2000亩苹果经济林项目下达并顺利实施,共在隆治乡李家垣、白武家垣种植苹果树90000多棵。
隆治乡党委书记朵光峰告诉记者,白武家垣上的500亩的苹果林,年收入可达700万元,给周边群众作了很好的榜样。今年,今年又栽植了2000亩,如果效果好,未来三年,再栽植8000亩,把隆治乡打造成万亩苹果林基地,全面增加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