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创建民族团结 守望相助之花怒放柴达木——专访海西州创建办专职副主任柳雪莲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实习记者 樊永涛 摄影报道) 自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坚定不移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规划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蓝图,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推动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举全州之力冲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目标。今年9月19日,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海西州被中央综治委授予“2013—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地、州、盟)”荣誉称号,再度捧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长安杯”,海西州已连续两次捧上“长安杯”。
当前,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大幅改善、群众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为此记者采访了海西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柳雪莲。
记者 :来到海西州,看到干净整洁的街头,随处可见的醒目的蒙汉藏三种文字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标语,能切身感受到柴达木盆地处处涌动着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热潮和良好氛围。您能否介绍下海西州是如何开展创建工作的?
柳雪莲 :在加强民族关系创新发展方面,海西州在两市三县建立5个少数民族服务中心,32个“社区民族之家”,建立“一基十面”、“三点一线工作法”、“6678”等城镇民族社区民族工作管理服务模式。制定《城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开展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试点工作,社区民族事务管理工作的网格化和数据化建设稳步推进,形成多民族共居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此外,在2016年,海西州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目前,海西州全面实现了城乡15年免费教育,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实现了全面覆盖。我们的城镇化率达到75.1%,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格尔木、德令哈两个中心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我们初步探索出了具有海西特色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各民族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海西州紧紧围绕“文化名州”建设,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创办了多语种的地方报纸刊物和影视作品,许多作品获得了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奖项,比如大家熟知的杭盖乐队,一大批宣传海西、具有海西元素的文艺精品先后涌现,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凝聚力。近年来,海西州发挥柴达木盆地特有的资源禀赋,正在倾力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基地,谋划了“五个千”产业集群,建成了以盐湖化工产业为核心,油气化工、新能源、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经济类指标中工业生产率、互联网普及率、城镇人口比重、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已远远超出小康目标。
此外,为稳步推进生态保护,海西州在大力实施荒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柏树山生态保护等一批生态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励补偿政策,维护地区生态安全的同时,还启动了零排放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初步显现,确保了源头的青山绿水。
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凝聚不住人心,一切都是空转。”在创建工作中,海西州是如何争取人心,搞好民族团结的?
柳雪莲 :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基层干部“双语”教育,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作为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第一课,实施“海西工作模式”和“710”工作法,基层干部以身作则做好基层民族工作,确保了党政府的政策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戴和支持;紧紧围绕“文明海西”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培育铸就“创新卓越、包容大气、务实诚信、担当奉献、感恩图报”的海西精神,引领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搞建设,信心百倍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把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上,每年我们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重点建设对带动民族地区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创建活动成为民心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将民族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我州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民族语言语言文字在各级党政机关、司法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民族教育得到优先重点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经常性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纳入全州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党员教育全程,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宗教宣传教育活动,建立“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机制,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报道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政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全州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传承和发扬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丰富民族民间文化精神生活,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记者 :在创建工作中,海西州在顶层设计、创建体系等方面有哪些新经验、新举措?
柳雪莲 :创建工作中,我们先后制定颁布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条例》及《实施细则》、《海西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主体责任清单》等创建长效机制,实施“十大示范”工程和“七区联创”策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家庭、社区、村庄、企业等“十进”活动,建立创建先进单位届满零基启动挂牌命名和年度专项考核激励机制,将创建工作作为评选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单位、五好先进党组织和双拥模范单位必备条件,创新搭建基层党组织统领、群团组织走基层、援建地区牵手联创、军企地共建等平台,推动了创建平台常态化,在全社会形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总之,经过近五年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深渗透开展创建工作,全州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已蔚然成风,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促和谐已成为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