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对话:多变天气“浇凉”青海旅游?
青海新闻网讯 对话人物:青海省旅游局局长吴大伟
西宁市旅游局局长雷桂英
对话记者:王雅琳
多变天气对青海旅游影响有多大?
记者:很多人用“才脱秋裤,又穿秋裤”来形容今年的青海气候,这种多变气候有无对青海旅游造成影响?
吴大伟:从旅游统计数据来看,青海旅游接待人数不但没有下降,而且有着较高的上升趋势。
这种冷凉气候对青海来说,反倒是一种旅游红利,最近几年,因为气候变暖,国内多地酷暑难耐,气温极高。而通过多年观察,外地一到六七月份,甚至一进5月,就进入暑季,日最高气温在30摄氏度,甚至40摄氏度的气温经常出现,同时,我国华北地区、中原地区会出现大面积雾霾现象。这种情况下,青海的天气、气候、气象优势更突出。
而到了六七月份,气候带来的旅游红利将更为明显,外地高温一出现,青海仅十几摄氏度的凉爽天气就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游客以趋凉避暑的想法来到青海,另外,当雾霾逐渐严重时,青海以清新的空气、优质的生态、蔚蓝的天空再次获取优势。
在宣传上,我们并没有坐等青海这种气候优势被外界慢慢认识,今年,青海省旅游局在大美青海品牌塑造、旅游宣传推介中,已将这些资源优势全部涵盖进去,打造出“来大美青海,休闲度假”这一口号,变气候优势为旅游红利。
几年前,我曾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原医学专家吴天一,探讨青海高原疗养度假旅游话题,他告诉我,一般来说,世界上成熟的疗养胜地海拔高度在1800米左右。青海这种海拔其实非常适合游客养生游、度假游。如果游客选择在高海拔地区避暑疗养,对激活身体应急机制很有好处,会增加自身免疫力,因此综合一切资源优势,我们适时开展到青海休闲、避暑、疗养游推介,将气候优势、资源优势转换为旅游优势。
所以,现在的天气趋势,长远来说,对青海、对青海旅游是很有利的。
公务旅游缩水对青海影响有多大?
记者:中央八项规定、省政府21条实施一年多以来,我省公务订餐跌至冰点,公务旅游也出现缩水情况,这会否影响青海旅游?
吴大伟:从统计数据看,几年前,青海公务旅游数量只占到整体旅游3%左右,所以虽然近几年,青海接待的公务旅游大幅缩水,但并没有影响青海旅游发展势头,更没有影响全国老百姓到青海旅游的热情。
不可否认,2012年冬季,我省一些旅行社受到冲击,青海省旅游局也意识到公务旅游缩水对青海旅游可能造成的影响。省旅游局召开多次专题会,研判分析如何提振市场,如何推动旅游业正常发展。
这种冲击是短时间内产生的,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一个理念,把公务“减”下来,把公民“加”上去,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方式,面对老百姓,通过调整线路,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更为符合百姓胃口的旅游产品。同时,我们向高档酒店提出,“放弃鱼翅和鲍鱼,推广老百姓进得去、吃得起的酒店”,现在,省内的两家五星级酒店都听取了这个建议,推出更为适合百姓需求的大众餐饮。
公务旅游缩水对调整青海旅游产业结构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未来,我们也将把百姓旅游、公民旅游作为青海旅游发展的根基,从而推出更多特色旅游、自驾车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以往很多旅行社热衷于打“公务”“公款”团队,我们现在可以顺势扭转这种思想,帮助旅行社及时从较为畸形的发展方向转变,改成“公民”,改成“百姓”。
为何甘肃旅游接待人次比青海多很多?
记者:西北五省区中,青海、甘肃、宁夏经常被拿来作比较,这些地区景观优势有重叠之处,西宁如何在同质化的地域特征下凸显特质?为何甘肃旅游接待人次比青海高出很多?
吴大伟:这些地方有着不同的“美丽元素”,我们一直说“美丽中国,从青海出发”,而甘肃、宁夏也有不同的定位,每个地区景区景观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甘肃旅游接待人数比青海旅游接待人数多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首先,甘肃总人口2000余万,青海人口500余万,仅兰州人每年出去在甘肃周边旅游一次,就会给甘肃旅游贡献一千余万旅游接待人次,而青海人就是真的做到每人每年到周边旅游一次,也与兰州相差很多。在这里,要说一个数据:青海的省外游客比重在全部旅游接待人次中占到五成以上,就是说100名在青游客,有50名是从外省来青旅游的,而这个比重,别说是甘肃,就是一些国内发达旅游城市也很难达到。
雷桂英:这三个地区确实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淡旺季都非常明显,西宁与这些城市同处西北,以世界级休闲旅游平台四大需求特征来看,这些地方均具有以高山风光为特征的高山雪场优势、以异域文化风情为特征的民族民俗优势,但我认为西宁有着更为明显的气候优势,夏季非常凉爽,气候宜人。别的城市民俗特色较为单一,但西宁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这里多元文化并生并存,各种文化和谐共融。各种文化更是衍生出特色浓郁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种现象,不但在西北五省区很少看到,在国内其他地方也很少看到。
夏都之争,西宁胜算几何
记者:上世纪甚至更早,国内曾经出现过“夏都”争夺战,请问西宁是否是全国唯一注册成功“夏都”商标的城市?
雷桂英:早在十年前,西宁市旅游局就成功注册了“夏都西宁”及“夏都”商标,这意味着,其他地方不能再注册或使用“夏都”商标名称,如果继续使用这一商标,是在侵犯西宁市商标使用权。所以,在网络上、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人开始有了这样一种习惯:只要一说起“夏都”,就会和西宁联系在一起。
未来,“夏都”商标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随着“夏都西宁”品牌价值不断升温,西宁逐渐成长为重要的休闲、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
西宁游客满意度为何分数较低
记者:虽然有清新的空气“打底”,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西部省份的排名一直处于垫底位置。西宁旅游满意度排名较低的原因何在?
雷桂英:国内旅游城市满意度,是国内权威旅游机构调查国内六十个重点旅游城市,综合游客旅游感受、旅游评价等一百多项指标最终得出的排名。游客满意度的调查主要分为三大块,一为现场抽样问卷调查,一为网络评论,一为旅游投诉和质监。通过多方调查,我们发现,游客在来青海旅游之前的网络评论得分较高,甚至经常为满分,这说明近几年青海旅游的网络宣传是到位的,游客对青海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有较高期待和向往。但现场调查显示:游客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满意度不高,实际感受落差较大。
从旅游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旅游发展时间越早的地区,旅游满意度得分越高,相对于省外旅游发展,西宁旅游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正确面对,努力解决。差距不仅仅意味着问题,同时体现着一种向上行进的空间。如何补足短板、打开空间,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2013年至2014年,西宁市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畅通工程综合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游客对西宁城市的美丽程度、舒适度、便捷度等方面好评提升。
旅游数据为何“打架”
记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相关数据显示:人民公园游园人数为50万人次;而西宁市发布数据显示:人民公园、西宁野生动物园、南山公园三个景区共接待游客27.1万人次,请问数据为何“打架”?
雷桂英:这是专业旅游统计与景区统计上报人数的不同。人民公园统计的是游园数,即只要进出游园的人,都算成一人次,旅游局统计的是游客数,所谓游客数,指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颁布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外出行程六小时以上,离家10公里以上,不以谋生为手段的出行”,我们才能称作游客,所以,旅游局在统计时需要排除游客定义外的游园者,这种排除是基于通过对主要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抽样统计,结合民航、铁路、公路运输量等得出的基数,然后按照基础数据综合测算得出的。因此,前者数据才会大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