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1.03.2016  08:47

  青海新闻网讯 民生关乎民心,民生冷暖承载期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我省虽然底子薄、欠账多,但改善民生的力度从未减弱。说起这几年的民生改善“大礼包”,全国人大代表拜秀花打开了话匣子,她说:“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1年增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筹资标准分别统筹提高到125元和550元,均居全国前列。百万人口圆了安居梦,162.4万群众喝上洁净水,65万无电人口用上可靠电,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

  民生福祉实实在在,为民举措情暖万家。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家门口的饭碗多起来了,菜篮子丰富起来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新改善,人民利益愈发成为了发展的底色,更多人感到了满满的幸福感。

  “十二五”民生福祉改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更是弥足珍贵。“改善民生福祉,青海一直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可以说,小财政办大民生始终是我省的不渝选择。”全国政协委员马志伟说。

  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是绘就更加美好生活画卷的前提与保障。“即便在经济换挡调速时,我们也仍旧坚持改善民生不减速,持续实施惠民富民工程,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积极缩小差距,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全国政协委员韩兴旺说。

  经济社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渗透进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始终是全国政协委员庞晓丽关注的焦点之一。“与全国一道,我省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大道上,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我认为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现阶段,我们不仅要努力保证‘硬件’公平,还要在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内涵上下功夫。”

  对于促进医疗公平,全国政协委员菊红花同样有着很深的感受。“这几年,我省新增医疗卫生机构就达457家,新增卫生技术人员1万多人,新增床位数1.2万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费用也由10元增加到了45元,医疗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但与此同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依然横亘在大小城市间、城乡间,所以,进一步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时代命题。”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我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全省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扶贫贵在精准,脱贫还看长效。脱贫致富,群众是主力,干部和各扶贫定点单位要群策群力。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努力完成6个贫困县摘帽、400个贫困村退出、11万人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时不我待。”全国人大代表尼玛卓玛话语间时刻透露着对困难群众的牵挂。

  “《政府工作报告》中,收入、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环境、住房等,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贴心又周到,让老百姓有了更多期待。”全国人大代表王玉虎说。但是,在民生改善方面,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依旧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确保民生实事件件落细落实,才是给全省各族群众的最好承诺。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改善民生福祉,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努力守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全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