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乡村振兴的苏尔吉故事
美丽的苏尔吉村尽收眼底
青海新闻网讯 “2017年我家种植农田4.6公顷,主要作物有油菜、西兰花和大白菜。虽然家里只有我和妻子两个劳动力,春耕租用机器、收获季雇用劳工增加了一部分的生产成本,但依然有9万多元的利润呢!”苏吉尔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王顺给记者算起了自家去年的“生意经”,脸上满是骄傲,幸福感溢于言表。近年来,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突破口,结合实际,集中连片种植露天蔬菜,鼓励农民入股合作社,激活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实现了让贫困户脱贫、让经营者获利、让农户受益,真正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路,谱写了新时代农民的幸福新篇章。
合作社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在合作社成立以前,我种植的农田仅有1.3公顷,合作社成立后,既提供品质优良的菜种、地膜,还组织我们参加技术培训、根据市场需求指导蔬菜种植品种,我的技术不断提升,规模也逐渐扩大, 2016年还成立了家庭农场。现在我也算是合作社里的种植大户啦。”王顺说。
苏尔吉村“两委”班子结合实际,大胆尝试,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联系销售渠道、争取扶持资金,农户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乡村经济发展获得了新活力。
同时,注册登记了“苏尔吉牌”商标,吸纳周边村蔬菜种植户加入合作社,扩大蔬菜集中连片种植规模,积极打造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蔬菜产业一体化销售平台,不仅建设了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站,还建成保鲜库2座、蔬菜加工包装车间1处、蔬菜直销点6处。如今的大白菜、娃娃菜、菠菜等已成为当地农民心中的致富产业,成了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村主任胡贵龙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种植的蔬菜除供应西宁市区及周边地区外,更是以兰州为中心辐射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曾联系四川经销商将26.6余公顷豆苗远销成都等地,联系浙江经销商将蔬菜销售至广州、深圳。”据了解,苏吉尔村人均纯收入已由2000年的700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9600元。
除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苏尔吉村还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为契机成立了德益土地股份合作社。
2015年,湟中县被农业部等部委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此后,苏吉尔村按照“尊重民意、严格程序、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了《苏尔吉村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实施方案》和合作社章程。对集体资产中包括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用于经营的房屋和建筑物等资产进行统计分类,进一步明晰了集体和个人对集体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同时,按照摸底、建议、确认、备案等程序,界定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采取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等方法,设立了全村资产台账,并折股量化到户到人。2016年8月正式成立苏尔吉村德益土地股份合作社,吸纳119户农户入股,入股土地面积24.06公顷。村党支部副书记王芳告诉记者,土地合作社成立后,村民们对集体财产更加爱护,对集体资产的管护群策群力,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乡村旅游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去年,记者有幸来到这个美丽的村庄,在致富购物亭遇到了摆摊卖农家饭的村民王东,他告诉记者:“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不仅给村上增添了人气,还让我们这些庄稼人变成了‘生意人’。瞧!这甘蓝、娃娃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这几天光卖掉的凉面、卤肉,包括饮料、烟酒,三天的时间收入足足有3000多元。”
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对乡村振兴战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跳出单一的农业概念,实现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由此带动村民收入稳定增长,让老百姓居住的乡村成为人民向往的美丽家园。”由此,苏尔吉村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从2015年底开始,苏尔吉村逐步完善村里的旅游设施。依托宗喀巴母亲故居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拓展产业链条,通过建设观景平台、农耕文化园、花圃,修建贫困户“致富”购物亭,硬化景区观光道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如今,在苏尔吉村,乡村旅游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到了夏季,观光的游客在这里散步、观花、拍照,热闹极了。
“真是太美啦,像一幅画一样,这花香让我陶醉,蔬菜的清香更是沁人心脾。”来自兰州的游客张青霞嗅着眼前的花,不禁感叹苏尔吉村环境的纯净优美。
高兴的不只是游客,村里经营农家乐的农户,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他们都是全家齐动员,烙饼、做菜、端饭分工明确。“苏尔吉人厚道,饭菜纯绿色没有任何污染,吃着爽口放心。”来苏尔吉旅游的客人纷纷夸赞当地的农家饭菜。
2017年,该村通过举办苏尔吉高原蔬菜采摘暨美食节,接待省内外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万余元。
乡村建设既要“颜值”也要“气质”
冬月的苏尔吉村,寒意渐浓,但是来到村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场景:一条条道路笔直洁净,修建的广场上笑声连连,一座座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排排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十分吸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曲曲和谐的“乐章”,无不彰显着苏尔吉村群众生活的惬意。
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不难看出,苏尔吉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出的努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苏尔吉村提出既要“颜值”,又要“气质”,更要“幸福”的发展目标。
在如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方面,村里给出了答案。在村容村貌方面,村里同样丝毫不敢懈怠,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关键点,改善村居环境。
针对农村环境卫生死角多、易复发的顽疾,村里坚持把整治“脏乱差”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基础设施、绿化亮化和环境卫生全面改造提升,做大做强大美丽乡村文章。
2007年,苏尔吉村实施新农村建设,主要清理了农户院前的杂乱草垛子以及一些残垣断壁; 2012年,村里实施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重点对村文化广场、道路硬化、村“两委”办公室等基础设施给予改善;到了2013年,在实施美丽乡村项目时,村里的部分农户家通了上下水,厕所是水厕,这极大地提升了村里的卫生环境状况。
截至目前,村里大力推进改厕、改水、改圈、改垃圾收集工作,共修建卫生厕所250座、沼气池250座,建成垃圾处理池7座,统购配备垃圾箱273个,购置垃圾车1辆……通过建设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和质量进一步改善。
“乡村的美不能‘光顾面子、不管里子’,不仅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让群众呆得舒服,住得开心。”这是所有村干部的共识。基于这样的认识,苏尔吉村把丰富多彩的孝道文化、历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风民俗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建设特点。
每年在村上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致富带头人”评选,让那些婆媳关系不和谐的人们看到榜样,让缺乏内生动力的农户提升致富的动力;着力打造出有历史特色等内容的塔玛尔山城,让人们在体验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忘历史;在村道两旁的文化墙上,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法律法规、党的建设等内容融入其中,让村民在感受文化的同时,对党的大政方针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