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碧水保卫战——海东市全力保障湟水河水质安全

16.05.2019  23:3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 包拓业 报道)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赴海东市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到湟水民河桥断面、海东工业园区、乐都区水源地、污水处理厂、互助县水源地等地开展执法检查。

  检查组首先来到湟水民和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该站是国家148个水质自动监测网系统的一个省界(青海一甘肃)站点,由国家生态环境部统一监管和运行维护,以第三方运行公司模式进行,监测数据与地方共享。

  监测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站配置了水温、溶解氧、pH、浊度、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分析仪、质控单元、留样器及流量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控制断面水质相关指标的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断面水质状况,把握水质变化规律,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决策支撑。

  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曹良泰介绍,2018年民和桥断面水质目标四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多个月达到三类及三类以上水质,2019年第一季度达到三类水质。

  检查组在海东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园污水处理站详细了解情况。据介绍,该污水处理工程采用“气浮十水解酸化+A/O+A/O+磁加载”工艺进行处理,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标准。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配套服务区的生活污水和厂区废水实行分类排放,配套服务区生活污水将排入市政管网最终汇入平安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入驻企业废水经预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均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结果显示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色度等主要指标己达到设计要求。污水站出水均用于园区市政绿化,未外排。

  作为我省第一个PPP项目,海东市乐都区污水处理厂肩负着清水出城出省的重要使命。乐都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10万吨,目前已建成日处理生活污水设施两万吨,远期规划达到5万吨污水处理规模,现每日实际进水量为1.8万吨。

  执法检查组走进乐都区污水处理厂,污水进口处的水质浑浊并伴有刺鼻的气味,经过生物反应池、二沉池、生物脱氮除磷等一系列处理手段,出水口水质清澈,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处理后的污水直接进入湟水河。在这一过程中,检查组成员仔细察看污水处理设施的运作情况和排出水质的相关数据等,不遗漏任何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此外,位于乐都区洪水镇的海东市大地湾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与生态建设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近期即将投入使用。据介绍,该项目以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对象,经过人工湿地潜流区、表流区处理,进一步有效消减尾水中各种污染物,显著提高出水质量。主要为农业灌溉、景观绿化、工业用水提供用水。

  在距互助县南门峡水源地保护区仅四公里的一处耕地上一番农忙景象,为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对水源地造成污染,互助县生态环境局联合有关部门,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大了残膜回收力度。

  海东市互助县政府副县长李考明介绍,把老百姓饲养的牛羊通过舍饲圈养及划定禁牧区域的方式,减少畜牧业上牛羊粪便对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逐步通过化肥和农药的减量行动来减少水源地的污染。

  据介绍,2019年互助县14个乡镇启动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示范面积达7.5万亩,减少化肥使用量2955吨,实现了化肥减量20%的目标。

  同时,互助县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要求,依法拆除在禁牧区和河道旁的养殖场32家,保障了河道和水质安全。

  检查组成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主任李志勇告诉记者:“湟水河流域的治理成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成果还不稳定,生活污染和缺水性污染对湟水河水系生态治理修复仍有影响,要发挥水污染防治法的刚性约束作用,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