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玉树州杂多县气象局工作小记
杂多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在维护布设在扎青乡的气象站。
青海新闻网讯 从青海省玉树州向西南行驶,一路高山大宗、河流纵横、绿草如茵,狼、狐狸、岩羊等野生动物不时跳入眼帘。约莫200公里后,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杂多县就出现在了记者面前。
海拔4066.6米的杂多县气象局坐落在县府所在地萨呼腾镇中心,澜沧江就从县气象局前面奔腾而过,从这里出发开启穿越亚洲6国之旅。一幢玉树“4•14”震后重建的二层办公楼既凸显当地藏式风格,也包含气象因素。院内由于正在修建职工公寓,显得有些凌乱。公寓预计将于年底完工,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全局职工生活环境。
杂多县气象局现有职工11人,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有土生土长的玉树人,也有外地的,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毕业的,也有青海省气象局通过“编外”方式招聘进来的。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非常有缘地聚在一起,互相照顾、一起工作,其乐融融。
局长卫高是土生土长的杂多人,虽然没有康巴汉子魁梧的身材,但也强壮结实,浑身透着精明精干。藏族人名都有美好的汉语意译。卫高开玩笑说,他名字翻译过来就是“保卫高原”的意思。“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我们一定要更好地保护好高原生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卫高认真地说。
卫高1992年毕业于青海气象学校,回想当时求学的路程,他至今心有余悸。“从杂多县‘抗大厢’(意即坐货车厢)到玉树州要一天,再从玉树州到西宁需要三天,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尤其是冬天遇上下雪,那说不准就得十天半月。如今,从西宁到玉树州坐飞机不到一个小时,到杂多县最多四个小时。”
在卫高眼里,这些年杂多县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而县气象局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以前,县气象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基本观测。“百班无错情”、“二百五十班无错情”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工作目标和荣誉。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投入运行和观测业务的改革,目前,县气象局的主要任务就成了管理和维护、使用仪器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备份齐全就可以了。“气象工作者的观测任务明显减少了。”卫高说。
而服务的任务就显得重了。目前,杂多县气象局气象服务产品较以前可谓“名目繁多”,月气候影响评价、气候趋势预测、气象信息快报、牧业气象信息专报、重要天气汇报、灾情公报、虫草产量预报等,针对性强、科技含量高,为政府防灾减灾和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决策依据。而预警信号发布系统、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气象灾害一体化等平台的安装运行则大幅度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鼠标一点,很多气象服务产品自动生成,剩下的就是订正、检查,开展服务了。县气象局也积极通过手机和政府微信平台“杂多在线”开展服务,今年在该平台上共发布天气预报261余份,发布专项预报7份,重要天气预警23份,牧气监测专题服务3份,服务效果很好。
澜沧江源发源于杂多县唐古拉山脉北麓的贡则木杂雪山。为了做好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杂多县气象局利用布设的生态环境监测站为杂多县政府及林业等部门提供牧草长势、生态环境监测、积雪覆盖面积等的服务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另外,杂多县气象局每年在萨呼腾镇、结多乡、昂赛乡、扎青乡设立的人工增雨作业点开展增雨作业。“刚开始作业时,当地群众很不理解,说我们朝天作业,触怒神灵。但后来我们通过开展藏汉双语宣传,加之每次作业效果很明显,群众也就慢慢理解了。”县气象局职工白玛多杰说。
杂多县气象局还自发成立了自行车队,向当地群众宣传环保理念,义务捡拾源头、河边垃圾。
“我们在澜沧江源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积极做好各项生态保护气象服务工作。”卫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