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项目成效显著

29.09.2017  11:02
  9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青海大学和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项目(省级支农资金)验收会在西宁召开,经专家评审,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在开展草情信息获取、草畜平衡动态估算等关键技术攻关的基础上,建成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综合信息云平台和草情监测与草畜平衡诊断系统,实现了信息云平台和典型示范区县级平台的联网运行,并在三江源全区及玛多县、贵南县、河南县和泽库县等示范区开展了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应用示范,为构建三江源生态保护“减压增效”的“智慧生态畜牧业”新模式提供了全面有效的信息与技术支撑。
  项目研发了典型区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监测技术体系1套。采用无人机航拍,结合北斗卫星定位跟踪调查、红外相机地面自动监测、地面样带调查等方法,在青藏高原成功完成了大面积的无人机航拍野生动物调查,摸清了典型区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分析了野生动物以及家畜对玛多县草畜平衡的影响。累计完成优质高产饲草基地1.85万亩,完成技术应用推广3.75万余亩;配置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组4套、新型捆裹包膜一体机1套;完成牧草青贮加工8642.3吨、饲草料精准配置加工6250吨、藏羊和牦牛营养均衡养殖5500个羊单位、技术推广应用3.1万个羊单位的示范。完成返青期休牧、季节优化配置的放牧利用技术示范草场10.2万亩,退化草地生物量提高21.2%、覆盖度提高25.3%。通过对智能称重设备的改进和研发,建立了适应高寒牧区的智能称重系统11套,结合RFID技术,实现了藏羊、牦牛的智能称重监测,数据准确性达98%。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4篇),申请发明专利7件,授权实用新型3件,编制地方标准3项,编制技术规程4项,编写藏汉双语技术手册4册、制作双语微视频11套,完成技术培训1260人次。
  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文华、省科技厅副厅长张超远,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领导和项目组成员,黄南、海南两州及示范县相关负责人,省科技厅、省农牧厅相关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