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用上了青海电

01.11.2016  21:36

  青海新闻网讯  11日1日早九点,位于南京江宁区的江苏软件园和往常一样开始热闹起来,创新创造的火花在这里积极碰撞,一切都像往常一样繁忙而平静。

  而在2000公里外的青海共和黄河公司850兆瓦水光互补光伏电站,运行值班员谢学通、何兴正在和往常一样巡检,但他们此刻非常兴奋,因为他们所在的电站今天发出的清洁能源,江苏人民在享用。

  这意味着9月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订的《2016青电送苏框架协议》,2016年第四季度外送青海省海南州地区新能源5亿千瓦时电量,自11月1日正式生效。作为青海省内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企业,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承担着其中的3亿电量。

   新电改创新发展思路

  2016年,随着一系列新电改配套文件的出台,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先后成立电力营销中心及售电公司,并通过外出培训方式培养电力营销方面专业人员,为青海电改提前布局。同时,面对国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省内电力消纳困难的不利局面,作为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黄河公司积极寻求出路,借助江苏对口援青平台,探索出一条清洁能源跨区外销的新思路,为青海省清洁能源外销提供了“样本”。

  “我们的清洁能源是最好的产品,我们就将这个最好的产品送出去!”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董事长谢小平向海南州政府提出借助江苏援青平台外销清洁能源思路,以破解新能源消纳困局的一席话,立即引起了在座领导的共鸣。

  2016年4月20日,谢小平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党政代表团赴江苏省参加对口支援成果汇报会,并就海南州新能源建设、跨区外送通道、可外送电量等向江苏省委、省政府做首次专题汇报,双方达成了将海南州地区部分新能源电力跨区外送至江苏的合作意向。随着一次次的商谈,“青电送苏”计划一步步向前推进。

  9月6日,《2016青电送苏框架协议》签订,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外送青海省海南州地区新能源5亿千瓦时电量。

  协议签订的背后,是黄河水电人在8个月的时间里往返与两省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积极协商、努力沟通。协议的最终签订,让奔走在幕后的黄河水电人感到一切努力都值了!因为大家明白,这个协议,势必将成为苏青两省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互补互利平台的发展战略,也必将推进国家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

   强音和鸣助推青电送苏

  江苏作为国内光伏制造业的大省,每年有近10亿的太阳能组件、逆变器等产品销往黄河公司。这意味着,当江苏用上青海光伏电的同时,青海也促进着江苏省内的光伏制造业发展。

  在“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海南州、海西州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实施,也为江苏省光伏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设备供应、技术创新、品牌效应平台,苏青两省建立起了一条“光伏生产——供给——电量消纳”互补产业链,实现两省的双赢。

   创新驱动保障能源外送

  位于著名的青海湖之南,素有“海藏通衢”之称的海南藏族自治州,不仅是青海省黄河水利电力资源的“富矿区”,而且拥有大量的沙漠和戈壁等荒漠化土地,太阳能资源也尤为丰富。凭借着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在国家开发新能源政策的鼓励下,黄河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精准发力,先后在海南州建成多座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62万千瓦,占黄河公司光伏总装机容量的60%,占青海省光伏总装机容量的24%。

  黄河公司利用海南州的土地资源、光照资源,在这里建设了全球知名的850兆瓦“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和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试验基地。

  传统光伏发电因为受天气等因素影响,相比火电、水电而言不稳定、不友好。相比传统的电网调节方式,黄河公司独创的“虚拟水电”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所谓“虚拟水电”,就是将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光伏电通过水光互补调节技术,调节为安全、优质的“虚拟水电”。对比传统光伏电,“虚拟水电”让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安全和稳定。

  在海南州共和县光伏发电园区内,一队队、一排排泛着藏青色光泽的太阳能电池板点缀出别样的荒漠景观,全球最大的850兆瓦“水光互补”电站就坐落于此。“水与光”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具有一定调节库容的水电站与相应容量的光伏电站之间的互补调节,是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各自技术特点互补、共同发挥优势的应用创新,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光互补”项目的实现为电力用户提供了高品质可靠电能供应,也为清洁能源安全稳定外送江苏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为有效提高光伏电站发电效能,实现技术引领,黄河公司在海南州还建立了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试验基地项目,设立了电池组件、逆变器、支架型式、设计对比、综合对比5个试验区和组件、逆变器2个室内外测试平台,在充分考虑地形和太阳照射角度的情况下,将采取科学优化方案,不断提高电站的综合效能。

   长远布局谋划健康发展

  5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量,带给青海的是一种对口扶贫新思路,带给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的则是机遇和挑战。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新电改政策实施后带来的压力和机遇,黄河公司积极转变理念,创新营销模式,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利用资金、技术、人才、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集团公司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借助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的良好合作平台,打破了清洁能源跨省区外销瓶颈。在不断总结青海省海南州地区清洁能源外送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国家对青海省6个州县进行对口支援的有利政策,争取省内清洁能源跨区外送,实现黄河公司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