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森林经营模式走向多样性
26.11.2016 21:34
本文来源: 林业厅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森林质量提升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点内容,纳入对各市县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为此,我省2015年启动了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省财政安排项目资金5000万元;2016年,全面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省财政每年安排项目资金2.5亿元。
江西省造抚并重,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十二五”期间,共完成造林72.13万公顷,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我省的造林计划任务;建成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0处、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3处、省级保障性苗圃57个。筹建了省级林木种子贮备库,建立了省级林木良种生产供应体系和良种统一调剂机制,林业重点工程造林全部使用定点育苗。
为了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我省自主选择“造、补、封、抚”等多种改造方式。对赣南水土流失区、赣中低丘岗地及丹霞地貌区、通道两边山地的低产低效林,以封育和补植改造为主;对东部山区、南部山区和西部山区的低产低效林,以抚育和更新改造为主。
打造样板,积极探索森林经营模式。崇义县打造高丘山地大径材培育模式,总结摸索出了“斩除藤灌草、确定目标树、采伐干扰树、补植加管护”的天然阔叶次生林改培技术,打造了近1.33万公顷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样板示范林。德安县打造低丘岗地天然次生林质量提升模式,结合“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通过封山育林+抚育间伐,培育针阔混交林,为占江西国土面积54%的丘陵岗地提升森林质量树立了样板。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6.11.2016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