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与伊朗断交旨在巩固逊尼派在阿拉伯半岛权威

05.01.2016  11:27

  

这是逊尼派主导的沙特近年来第一次处决什叶派宗教领袖,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沙特对于自身在地区地位的危机感,旨在巩固自身政权及逊尼派在国内以及阿拉伯半岛的绝对权威

  【财新网】(记者 陈沁)新年伊始,中东局势再起波澜。先是逊尼派的沙特1月2日处决了47名囚犯,这是该国自1979年以来最大规模集体处决,其中包括“阿拉伯之春”沙特示威的核心人物之一、什叶派教士尼米尔(Nimr al-Nimr)。 消息一出,多名抗议者聚集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沙特使馆外示威,向使馆投掷石块和燃烧弹,几名示威者闯入使馆,打砸门窗,并在楼内放火。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表示,沙特处决尼米尔的决定将让其面临“神圣报复”。

  几番互相指责后,1月3日,沙特外交部宣布断绝与伊朗的外交关系,所有身处沙特的伊朗外交人员,必须在48小时内离开。沙特一方面谴责伊朗纵容民众袭击外国使领馆,另一方面认为伊朗抨击沙特处决尼米尔是干涉内政。伊朗总统鲁哈尼3日谴责伊朗抗议者焚烧沙特大使馆的行为,表示伊朗当局将保障外国使领馆安全,但是伊朗也已将沙特大使馆所在的街道改名为“尼米尔”。

  沙伊外交冲突发生在伊核协议全面达成,叙利亚、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的当下。由逊尼派主导的沙特和什叶派主导的伊朗这一对宿敌之间的角力日益胶着,两个地区大国,两个教派,“谁主中东”前路未知。

  被沙特处决的教士尼米尔1960年出生在沙特的一个什叶派村庄,曾赴伊朗和叙利亚学习,后回到沙特。他主张宗教自由,反对沙特王室,维护什叶派利益,被沙特当局视作伊朗什叶派力量在沙特的代言人。

  尼米尔此前曾多次被捕。他曾表示反对任何反政府的暴力行为,支持和平示威。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尼米尔曾号召沙特反政府示威者通过和平方式结束王室统治。2014年10月,沙特当局以寻求“外国干预”为由判处尼米尔死刑,之后曾承诺将其赦免,但是终于食言。

  从 2011年出兵巴林到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再到参与军事打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再到2015年空袭也门以及处死尼米尔与伊朗断交。在中东地缘政治问题上,沙特的反应向来果断,几番都颇有充当马前卒的意味。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在于,“阿拉伯之春”终结了穆巴拉克强人政治,埃及局势陷入混乱,沙特当仁不让成为中东逊尼派国家的老大。

  沙特与伊朗也并非生来就是死敌。冷战时期,由于都是美国盟友,两国关系温和,并未因教派问题爆发冲突。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推翻君主立宪制,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沙特担心伊朗模式输出,两国关系转冷。

  近两年来,地区局势发生变化,沙特势头相对减弱,伊朗地位却在上升。美国和伊朗关系解冻,美国和沙特的关系却不如从前。随着伊核协议全面达成,伊朗与外部关系缓和,制裁有望松绑,地区什叶派力量抬头,天平向伊朗一端倾斜。沙特此番出手,旨在稳固自身政权及逊尼派在国内以及阿拉伯半岛的绝对权威。

  处死尼米尔是逊尼派主导的沙特近年来第一次处决什叶派宗教领袖,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沙特对于自身在地区地位的危机感。

  “中东老大”之路

  在阿拉伯语中,沙特阿拉伯(下称沙特)意为“幸福的沙漠”。说幸福不足为过,这个领土面积占全球第14位的中东国家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有中东专家调侃说,沙特的国内问题解决起来大都不难,“国王撒撒钱就是了。

  沙特正身处变局。尽管作为中东面积最大、经济最强的国家,由于地区林立的派系和复杂的形势,沙特的“中东老大”之路近年来并不平坦。在内政上,新国王以及整个王室在应对全球大变局方面迟缓乃至老化,未来政权合法性存在风险;在外交上,伊朗核协议前路存疑,沙特牵头的也门战事加剧。

  随着美国在该地区存在的逐渐淡出,沙特自身的态度日益强势,寻求盟友的目光也转投向了东方。中国在中东的介入也会随之加大,但如何平衡与美国的关系,都在未定之数。

  用美国乔治 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阿司卡利(Hossein Askari)的话来说,对沙特而言,石油政策,与美国、中国、欧洲、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与阿拉伯国家、伊朗、以色列的地区外交政策,以及国内政策,都源自于一个出发点——使沙特保持强大的绝对权力。

  沙特牵头的多国自2015年3月26日起对也门首都萨那等多个城市发动空袭,摧毁胡塞族武装控制的空军基地和政府军导弹库。据当地媒体报道,沙特为军事打击行动部署了100架战机和15万士兵。

  亲沙特的也门总统哈迪(Abdrabbu Mansour Hadi)3月26日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27日晚到达埃及沙姆沙伊赫参加阿拉伯国家联盟(下称阿盟)峰会。他在峰会上呼吁,沙特及盟友继续军事打击胡塞武装,直至其投降。“我敦促继续行动,直至这一团伙宣布投降,离开其在多个省份占据的领土、公共办公场所并上交盗窃的武器。

  沙特国王萨勒曼(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对此表示支持,称沙特主导的对也门的军事干预将继续,直到也门局势恢复安全稳定。此外,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原则上同意建立一支阿拉伯联合部队,应对阿拉伯国家面临的安全挑战。

  沙特为何对也门动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东问题专家金良祥对财新记者表示,沙特此举为“忍无可忍”,不能接受胡塞族这一得到伊朗支持的、亲伊朗的力量控制也门。

  他分析,也门有三大政治力量:一是胡塞族,该族自认为属于伊斯兰两大教派中的什叶派,主要分布在也门和沙特;二是逊尼派,以现任总统哈迪为首;三是南部的基地组织。

  自2014年9月以来,胡塞族武装控制也门首都萨那,2015年1月进攻总统府并软禁总统哈迪,哈迪于2月离开萨那,前往港口城市亚丁。

  他表示,沙特的主要力量是逊尼派,伊朗主要是什叶派,两国矛盾很深。沙特认为伊朗在过去几年对什叶派力量在阿拉伯国家的扩张提供支持,尤其是对胡塞族的支持。“但是事实上很难说伊朗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了胡塞族,伊朗的支持主要是在政治上。

  金良祥认为,沙特此番行动与国王萨勒曼没有必然联系,根本上是沙特出于国家利益考虑。

  沙特此前对巴林也采取过类似行动。巴林什叶派约占人口60%,逊尼派占30%到40%,逊尼派掌权。2011年3月,巴林什叶派发生骚乱,沙特认为是伊朗在背后干预,派地面部队进入巴林平息骚乱。

  在分析家眼中,2015年1月继位的国王萨勒曼对外交政策并不熟悉。“他继承了前任国王的主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地区政策的不满。同时,他也继承了前任对于安全问题日益加深的考虑。沙特已经变得更加强势,希望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维护共同的地区利益。”美国美利坚大学中东研究院教授凯勒布里斯(John Calabrese)告诉财新记者。

  油价之战

  受沙特与伊朗断交消息影响,美国WTI 2月原油期货与布伦特2月原油期货开盘双双上涨逾2%。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2015年3月沙特空袭也门当日,国际油价一度暴涨近6%,但是随后油价又大跌5%,显示投资者对战事的看法回归理性。根据公开数据,也门仅占全球原油产量的0.2%和原油运输量的4%。

  金良祥分析,这类事件对油价的影响其实主要是人们的心理预期,觉得局势可能会影响石油供应,但是油价从中长期来看还是由市场决定。

  自2014年以来,受美国页岩气、页岩油开采影响,全球原油供大于求,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14年6月23日的107美元/桶,下降到2014年12月31日的54美元/桶,2015年3月最低探到42.42美元/桶,比2014年107美元/桶的高点跌去60%,比2008年147美元/桶的高点跌去70%。

  面对持续走低的油价,2014年11月举行的OPEC会议上,以沙特为首的OPEC成员国依然决定不减产。多位接受财新记者专访的专家表示,现阶段的低油价对沙特来说“毫无压力”,沙特此举旨在保住市场份额,油价终将回归合理区间,暂时的低油价不会对美沙关系以及中沙关系造成大的影响。

  凯勒布里斯对财新记者表示,沙特牵头本轮油价大跌,主要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争夺市场份额,二是挤压同样为产油大国的宿敌伊朗。“油价最终将逐渐恢复,尽管没有人能确定是需要几个月还是半年以上。

  阿司卡利告诉财新记者,现阶段,降低的油价对沙特来说几乎不是问题。沙特有超过7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毫无压力的应对低油价至少10年。但是低油价确实使伊朗损失不少,也影响了美国对页岩气等新能源的开发。但这并没有影响美沙关系。美国没有要求沙特减产,沙特也知道无法使美国降低页岩气产量。

  他分析,沙特对美国军事装备和战略建议仍有很大的依赖,尤其是在沙特看来伊朗在地区的威胁无处不在,比如在叙利亚、黎巴嫩、也门、巴林,甚至使沙特东部省份。“沙特尤其在意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是否会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在目前地区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沙特不会损害与美国的关系。

  凯勒布里斯表示,低油价以及全球油气供应过量,确实使美国减少了对中东的兴趣,尤其是在石油方面的依赖。“不过,沙特未来还将继续仰仗美国,因为不管是在目前还是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仍无人能及。

  对于低油价对中国的影响,金良祥提醒,作为石油消费大国,油价下降对中国有利。但是油价过低可能导致一部分石油供应商退出市场,造成垄断,最终可能出现操纵价格,损害消费国利益。

  中国因素

  中国和沙特上世纪90年代初建交,双边关系在“9 11”事件后发展迅速。今年1月去世的前任国王阿卜杜拉2005年上任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就是中国,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在两年内三访沙特。

  2008年汶川地震,沙特向中国捐赠了5000万美元的现金和1000万美元的物资,在所有国家中捐赠数额最大。2008年6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沙,双方签署《中国和沙特关于加强合作和战略性友好关系的联合声明》。在此之后,中国和沙特高层还有多次互访。沙特是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沙双边贸易额达722亿美元。

  两国经贸关系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石油,双方各取所需。2013年,中国正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沙特是中国在全球第一大原油供应国,2013年中国从沙进口原油5390万吨。尽管在多家权威能源机构的预计中,2015年美国将凭借页岩油技术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但是沙特在石油业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从本轮的油价暴跌中可见一斑。

  此外,沙特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也表现出兴趣和支持。2015年1月13日,沙特申请加入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据报道,沙特还曾提出将亚投行总部落户该国,以提升海湾国家的国际金融地位。

  从经贸合作和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对沙特而言,中国的作用非同一般。美国石油产量大增,欧洲需求疲软,中国是沙特石油最重要的买家之一;中国是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成员,致力于推动伊朗无核化,这也符合沙特的核心利益。

  不过,中沙关系也并非一帆风顺。两国的主要分歧之一在于叙利亚问题。沙特希望推翻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将中东“什叶派新月带”也纳入逊尼派名下。中国则一贯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

  金良祥对财新记者表示,沙特过去十几年对中国期待很高,但是认为中国没有在中东发挥相应的作用,因此有些失望。他预计,中沙关系改善更多或从政治层面入手。

  阿司卡利认为,沙特可能想要与中国签订长期石油协议,以稳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避免伊朗加大对中国供应,在美国减少地区存在的背景下获取中国的政治支持。

  “如果中国能够以工程或军事合同的方式加强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沙特或将希望与中国发展更为紧密的关系。”他分析,对沙特来说,最重要的是政治和军事支持。中国可以缓慢而谨慎地开始填补美国在中东留下的空白。如果中国采取这样的政策,假以时日,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沙特的保护者。

  后继者谁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也是目前仍然维持君主制度国家中少数国王仍拥有绝对权力的国家。1992年开始施行的《治国基本法》规定,沙特是一个由开国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 沙特后代子孙所统治的君主制国家,《古兰经》是国家的最高宪法。逊尼派支脉的瓦哈比派(Wahhabism)是沙特的官方意识形态。

  沙特国内没有合法的政党,至今仅在2005年举行过一次地方选举,投票权仅限于男性公民。国王的权力受到伊斯兰教教法以及其他沙特传统的约束。在做出重大决定时国王也必须取得其他王室成员、宗教领袖(ulema)等方面的共识。

  阿司卡利表示,沙特王室与社会各界有一个不成文的协议,即王室可以拥有绝对权力,但是要保障经济繁荣。作为回报,宗教领袖等各方对王室予以支持。

  根据2006年颁布的《效忠委员会法》,由时任国王阿卜杜勒所有获承认的儿子或其继承人组成效忠委员会,负责王位继承人的选举并监督国王和王储的继立。

  现年79岁的现任国王萨勒曼被认为身体状况欠佳,有消息称其患有老年痴呆症,沙特予以否认。

  金良祥分析,中东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阿拉伯国家政治合法性有三个来源:一是选举;二是政府绩效,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民生改善;三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家族是否得到认同。

  他表示,政权稳不稳定,最主要是看合法性如何。尽管没有选举,但是在其他两个方面有一定优势。王室和逊尼派瓦哈比教派结合在一起,老沙特国王建国有功,民众对王室认同感较强。此外,沙特石油丰富,民众生活水平总体不错。整体而言,沙特王室政权的合法性为中等偏上。

  不过,王室内部政治存在风险。开国国王老沙特(Ibn Saud)有45个儿子,兄弟之间进行王位继承。老沙特的儿子们大多年事已高,现任国王萨勒曼的第一王位继承人仍是家族第二代,第二王位继承人已是第三代。

  金良祥说,从中长期看,沙特政权有一定不稳定性,一方面普遍认为现任国王力不从心,真正掌权的是他的几个儿子,其他王室成员是否心服口服;另一方面,如果传位到第三代,沙特有几千位王子,群雄逐鹿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