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将青春献黄沙 誓把荒漠变绿——记海晏县林业站马文虎
海晏县是我省沙化土地面积分布较广的县之一,风沙危害给全县众多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致使农牧业生产低而不稳,广种薄收。因风沙的肆虐造成交通线路中断,水利基础设施被沙埋的现象时有发生。沙尘四起,沙进人退,风沙危害成为严重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还危及周边地区乃至全省的生态环境。目前,海晏县沙漠化总面积6.9万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5.5%,其中,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地3.4万公顷,占沙漠化区总面积的50.4%,并以每年约5米的速度向外持续扩展蔓延。
马文虎从事林业工作多年,一直辛勤地耕耘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前线,带领全站工作人员和沙区群众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着治沙造林工作,在荒漠上开辟了一片片绿洲,遏制住了“沙魔”的肆虐,挽救了附近的草场,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保障。
针对以往造林树种单一、治沙模式简单、科技含量低的现象,从2010年开始,马文虎着手试验推广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草格沙障固沙加植苗造林的实用新技术,采用乌柳、柽柳、青杨、柠条等树种代替常用的沙棘治沙造林。结果表明,多树种造林治沙是一项适宜当地防沙治沙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一系列实用技术的探索运用,当年苗木成活率比以往提高了10个百分点,保存率达到80%以上,为今后大范围推广治沙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马文虎大胆从辽宁引进樟子松运用于治沙造林,改变了海晏县沙区造林无常绿乔木树种的历史,沙区造林树种有了多样性。
为推广和应用乡土树种,马文虎在开展科学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沙漠化治理新方法,培育和营造沙地柏、乌柳、柠条、沙棘、青杨等乡土树种为主的防风固沙林,使建设区流动沙丘得以固定,恢复和扩大建设区林草植被覆盖率。
马文虎自2010年担任林业站站长以来,带领全体职工出色地完成了各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并通过省级验收。截至2012年,沙区治沙投资累计达到3000万元,共营造防风固沙林0.31万公顷,封(沙)山育林1.25万公顷。通过多年的综合治理,使封育区内的沙蒿、西藏沙棘、金银露梅等天然植被逐步恢复,人工营造的林木生长良好,封育区边缘7平方公里地带形成了一条锁边的绿色屏障,初步遏制了青海湖北岸沙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保障了沙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也确保了青藏铁路和315国道的畅通运行。
有耕耘就有收获,海晏的防沙治沙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和肯定。 2012年8月,海晏县林业站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马文虎个人也因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优异的工作成绩,2007年3月荣获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授予的林业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