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媒体记者油田行】“油田工匠”吴正银:工匠精神就是要钻研,要一直干!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樊永涛 鲁东 摄影报道) “读书、工作、思考”,他把这三样作为人生三大乐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带领工作室成员成功破解技术难题,实现了从一个学习型工人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快速转变,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先后获得“2013年“十二五”建功立业先进个人”,“青海省工人技术明星”,2017青海首届“高原工匠”等荣誉称号。他就是中石油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井下作业机司机吴正银。
中石油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井下作业机司机吴正银
初见吴正银,他头戴护盔,身穿红色制服,“全副武装”蹲在地上,正在诊断出现问题的油井设备零部件。听人说,他可是获得国家专利13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9篇的“油田工匠””。
眼下,吴正银正潜心钻研一项新的油田生产工具。他认为,层出不穷的新装备、新技术促进了油田生产速度、效益的提升,这并不意味着人的作用已经过时,而是更加需要工人发挥工匠精神。
吴正银正潜心钻研一项新的油田生产工具
22年前,19岁的吴正银千里迢迢奔赴拥有广袤荒漠戈壁的柴达木盆地,来到了当时的中石油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作业十队工作。他热爱学习,时常琢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将业余时间花在研究提升工作效率上。工作之余,自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随着笔记越写越厚,吴正银脑子里的机械专业知识也逐渐积累起来。
吴正银的名字和攻关、创新紧密相连。2013年,中石化青海油田公司以他名字命名“吴正银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并授牌,在得到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吴正银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学习AutoCAD等机械制图软件,将丰富的技改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方式有机结合,全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 “为方便和一线生产员工进行高效交流,及时解决现场生产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创新技术的高效性、实用性,我们工作室开通热线电话、专题网页,通过员工拨打法人热线电话、网页留言,及时掌握生产实际中遇到技术问题,针对有价值的问题,带动大家一起解决。” “吴正银工作室”成员唐牧说。
“吴正银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发明创新的工具
工匠都是爱学习善学习的,是持续改善、勇于创新的推动者。吴正银和其团队通过“地面过滤取样装置”、“液压井口螺丝拆装扳手”、“低压电动装卸小吊车”、“空心油杆洗井单流阀”等创造,都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地面过滤取样装置能有效对井下作业施工中机械桥塞进取样、注入井筒内工作液的机械杂质起到过滤作用,液压井口螺丝拆装扳手有效解决螺栓快速卸装难题,低压电动装卸小吊车同步减少了作业施工吊车计划。”吴正银向记者介绍道。带动广大员工依靠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攻克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吴正银也深受一线岗位员工喜欢。
吴正银正在为记者演示仿生多功能千斤顶工作原理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他们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吴正银靠着踏实肯干的精神和与生俱来的悟性,几年时间,全面掌握了修井机设备检修的基础知识,具备了独立诊断分析和解决设备复杂故障的能力,并在青海油田第三届职工技能大赛、青海油田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作中分获作业机司机工种一、二名。看似“平凡”的历程中,吴正银不知道修好了多少设备、工鞋不知穿废了多少双,工衣不知穿破了多少件。在酸甜苦辣、汗水与心血凝练的日子,井场、工作室、车间,三点一线就是他的轨迹,以企为家、以队为家是他的工作姿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我们产业工人指明了目标;新时代呼唤社会要更加注重培育工匠精神,我们感到振奋。”吴正银说。“我们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依靠技术、装备的进步,我们油田的装备和技术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以后的工作我们要敢创新、能担当,呼唤工匠精神。”
吴正银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要钻研,要一直干!“企业为我们营造了创新环境,我们要勇于试错,错了没关系,就怕不肯钻研。”吴正银说
工作20年来,吴正银先后从事了发电工、柴油机司机、作业机司机、作业机司机大班、设备管理等岗位,并取得技术革新成果52项,申报国家专利21项,获得国家专利13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9篇。吴正银带领的工作室取得技术革新成果96项,申报国家专利36项;取得国家专利25项,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井下作业提质提速增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收获来自于勤奋,吴正银并没有止步,他还在不断地追求,不懈地努力。他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火,在理想的蓝图上和追求的征途中,他的脚印正在向着新的目标延伸。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