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州】治多县打造草地生态畜牧业新高地
初冬,记者来到位于长江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踏着积雪行走在长江源头的各乡镇之间,蓝天白云、雪山草原在眼前交替,成群结队的牛羊在广袤无垠的嘎嘉洛草原上惬意漫步,这在玉树来说是很难见到的场景。
究其原因。虫草、藏獒经济兴起,“两基”攻坚,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荷包殷实的牧民群众转寄牲畜,举家搬离草场,治多县畜牧业开始走入低谷。为重振昔日畜牧业雄风,治多县被定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试点,通过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了联户经营、股份制模式、家庭牧场等畜牧业经营方式,探索走出了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致富的“双赢”路子。
一个冬日的午后,我们从治多县城出发,在蜿蜒崎岖的小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查河昂措梅龙神山脚下的多彩乡聂恰河村,这里距离治多县城仅有50公里的路程。
查河昂措梅龙神山脚下的草原深处,秋珠头顶风雪放牧归来,和他一块在这里放牧的还有聂恰河村的两户牧民,秋珠和那两户牧民都是聂恰河村查河昂措梅龙畜牧业经营合作社的社员。
2012年,聂恰河村的牧民保巴扎桑在政府的扶持下贷款30万元,联合村里的15户特困户,整合了15万亩草场、150头牛、250只羊,组建了查河昂措梅龙畜牧业经营合作社,走上了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道路。
保巴扎桑组建联户经营的查河昂措梅龙畜牧业经营合作社不同于其他联户经营的合作社,保巴扎桑的合作社吸纳的15户社员都是聂恰河村的特困户和残疾人,其中有5户是残疾人,他们往年连过冬的冻肉都买不起。当谈及建立联户经营合作社初衷时,保巴扎桑说道:“我就是想让村里的困难群众每年过冬能有冻肉吃,生活条件能有所改善。”
保巴扎桑的话语简单朴实,却道出了一个大道理,那就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牧民“掉队”。查河昂措梅龙畜牧业经营合作社从建社之初的150头牛、250只羊发展到如今的380头牛、600只羊,15户牧民很快就享受到了联户经营合作社的红利。
2013年,每户分1头牛2只羊,1700元现金。2014年,每户分2头牛3只羊,8000元现金。今年,预计每户可以分3头牛5只羊,1万元现金。
在合作社放牧的秋珠每年除了能分到这些牛羊,还有1.5万元的放牧酬劳,合作社放牧采取三年轮换一次,一次是三户,这三户每年会有4.5万元的酬劳,他们在草场放牧,老人和孩子们都会住在县城,孩子接受教育,老人方便看病,秋珠的两个孩子就住在合作社理事长保巴扎桑家里上学。
保巴扎桑下一步打算在县城开办修理厂,把合作社多余劳动力吸纳进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效益,让合作社社员通过联户经营模式,脱贫致富,和全州、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在距离治多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治渠乡同卡村和多彩乡聂恰村一样坚持以草定畜,发展联户经营。同卡村是治多县的纯牧业村和虫草村,全村草场面积51万亩,牲畜2万头(只、匹),全村建立联户经营时只有30户5个生产小组,到如今,全村278户全部加入了联户经营合作社,发展成了27个牧业生产小组,合作社还组建了同卡村白唇鹿养殖繁育场和砂石厂等第三产业,草场、牲畜、劳动力整合达到了100%,牧民的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2260元增加到去年的5475元,2015年,牧民的人均收入有望突破6500元。
从聂恰村到同卡村,不论是小规模联户经营还是全村整体联户经营,治多县在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路上铿锵前行,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治多县是纯牧业县,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地处高寒内陆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畜牧业尚未摆脱靠天养畜,加之虫草、藏獒经济的冲击,治多县畜牧业发展萎靡不振。
为带动生态移民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提高贫困牧户的产业收入,推动治多县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治多县以“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的方式,建立了治多县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由畜牧林业科技局副局长才仁昂布“挂帅”合作社理事长。
治多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是跨区域股份制模式的合作组织,合作社跨索加、多彩、治渠三乡5个村,占地面积达61万亩,这些乡和村都是国定贫困乡村,合作社吸纳了三乡五村贫困户1340户、4721人,这种跨乡建立股份制模式的合作组织在我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中独一无二,这种模式是治多县生态畜牧业转型发展中的一次变革。
治多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社之初,股本为一户1只羊或两户一头牛,一开始入股的仅有843头(只)牲畜,到2015年底已经发展到了3410头(只),股份也达到了1861个。合作社建社之初,制定第一年为建设年,第二年为巩固年,第三年才是分红年。经过大家的努力,合作社提前收益,提前分红,第二年就分红47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牧户分红达到了107.9万元,每股分红580.3元,户均收益798.5元。
治多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生产、科学化放牧,实现了牲畜出栏、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合作社内设了3处藏绵羊养殖场和3处牦牛养殖场,养殖场内再细分为生产母畜区和杂畜区,划区轮牧、以畜定酬。治渠乡治加村的旦多是村里的低保户,入社时只有一个股份,家里特别困难,房子里连桌椅板凳都没有,睡觉就在地上打地铺。入社后旦多给合作社放牧,除了每年能得到分红外,还有放牧酬劳,2013年他家收入了6万元,去年达到了14万元。现如今,家里摆上了电视、冰箱等家电,还买了辆越野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以前以村为单位建立合作社,范围小、规模小、效益低,优势资源整合不到一起,如今,我们牲畜多、人员多,政府的扶持力度也相应加大。”才仁昂布说道。
正如才仁昂布所说,治多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立后,县政府每年扶持150万元,今年又另外扶持了500万元的支农资金,用于合作社畜棚和基础设施建设。
治多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模式,打破传统合作社生产经营方式,科学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减负更致富。一方面减轻生态负担和牧民负担,另一方面实现了草畜平衡、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