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北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探索新机制 创新新模式

11.08.2015  20:32

2015年08月11日 来源: 流动人口管理处

  西宁市城北区依据省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关于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探索管理新机制,创新服务新模式,为流动人口开展高效、优质、多元的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

  一是市民化服务进市场。 根据“人口流动到哪里,协会就建立到哪里,服务管理就延伸到哪里”的总要求,结合集散中心流动人口相对较多且较为集中的实际,2014年5月22日成立了“集散中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建立了全省首个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工作服务站,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的服务。马坊办事处联合区疾控中心、区中医院、马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堡子卫生院在集散中心组织开展了大型咨询义诊活动,免费为108名妇女同志们进行了“三查”(查孕、查病、查环),对121名男性进行了肝胆脾、心电图的检查。设立了心理咨询台,邀请心理咨询师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完善了流动人口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针对北山家居建材市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加的问题,朝阳地区以“爱驻地流动人口送卫生健康服务”为主题,举办“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日”启动仪式,开展宣传、健康等多项服务活动内容,拓展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内涵,发放“爱心体检卡”900余张。由于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建成,大量流动人口迁至大堡子地区居住,导致流动人口数量突增,管理难度加大的问题,大堡子镇宋家寨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电子网格LED显示屏和3D技术对辖区流动人口进行动态管理,定期上门检查核对,及时对出租房居住人员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做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便于了解和管理流动人口动向,及时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在以信息化集成平台的形式制作了流动人口动态管理示意屏,充分展示流动人口实行村管户、户管人的理念,以优质、温暖、便利的计生服务,更好地为辖区群众做好服务,切实为流动人口办实事、好事。

  二是人性化管理进社区。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朝阳卫生服务中心从各科室抽调医务人员,组建5个全科医师服务团队,每周一至周五利用下午下班休息时间,深入各社区流动人口家中、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慢病筛查、慢病随访、妇幼保健、免疫规划建卡证、健康行为干预、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每月安排各科室优秀医师,到各社区巡回医疗,形成了一个常态化的机制。结合破产家属楼院“三诊”(接诊、送诊、巡诊)服务活动,对行动不便的流动人口患者提供上门服务,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流动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根据各小区老年人口数,合理安排体检时段,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派专车接到中心体检专区进行体检,着力解决了流动人口“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走进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医术精湛妙手回春”之类溢美之词的表扬信比比皆是。其中,有一封是2015年3月在宁瑞水乡居住的流动人口杨鸿标老人的女儿送来的。原来,老人在家中不慎滑倒,腰部扭伤,十分痛苦,打电话请求朝阳中心提供上门服务,中心全科医师服务团队迅速行动,到患者家中给予了及时救治,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因此,他的女儿特地送来感谢信。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在宁瑞水乡居住的流动人口汪长治打电话说头晕头疼,不能行走,希望医务人员到她家诊断治疗,中心全科医师服务团队带了血压计、心电图机、听诊器,迅速赶到患者家里,发现老人是高危血压,经过紧急就诊治疗后,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三是创“支部+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模式。 2010年北山社区建立了全市首家流动党员党支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与北山市场流动党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2012年成立北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流动党员党支部成员和计生协会会员交叉任职,在此基础上,朝阳街道党工委、区卫计局两部门通过深入调研后,将党支部、协会进行了融合,创新了以协会为载体,以支部做保障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支部+协会”服务管理模式,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加入,从技术方面给予了支撑,使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更加规范,形成了“支部+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模式,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社区和卫生服务中心以通过服务提升了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支部+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流出地、流入地及流动人口三者之间的结点,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带动了两地经济发展,实现了两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