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乡村旅游如何助力精准扶贫
2月24日下午,在海东市政协一届四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热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时报记者 周海新 摄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区、各部门非常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为此,省旅游局成立了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一些乡村成立了旅游服务中心,有些地区成立了协会,海东市政府也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了对重点景区的提升改造。一些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差异性显著的、竞争力较强的民俗文化及乡村旅游资源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打造出了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如互助土族民俗旅游,民和、乐都田园风光旅游、循化撒拉族风情旅游等,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海东市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总数达到99家,占全市农家乐总数的15%。三星级乡村旅游点总数达到87个,占全市农家乐总数的13%,全市乡村旅游星级覆盖率达到27%,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的拥有量占全省各州、市之冠。乡村旅游实现收入达13亿元。
海东市政协委员师冬花表示,海东具有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巨大潜力,通过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可以促使本地区拓宽发展路子,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这种“造血式”扶贫,有助于提炼贫困地区寻求自我发展的“内功。”
据了解,青海省旅游局在“十三五”期间,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按照1至2年整体脱贫的目标,每年实施60个以上的重点旅游扶贫项目,到2018年全面完成243个重点旅游扶贫任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在利好的政策下,如何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使乡村旅游成为贫困农村脱贫致富的法宝,政协委员师冬花建议,政府、企业、贫困户要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的队伍中,共同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我市一些地方已经相对成熟,针对这些成熟的乡村旅游点,政府可引导其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示范基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对还未成熟的重点村乡村旅游,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旅游环境。各部门在安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搬迁、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时,要向重点村倾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增强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逐步形成旅游县(区)整体发展态势,带动周边村特产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人才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要加大人才培养,使乡村旅游的能人、旅游管理人才、政府旅游专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要加大旅游村镇宣传力度,提高景区、景点知名度。学习外地景区的成功经验,树立品牌意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及互联网、线上线下进行立体式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