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交出群众满意答卷
与会人员热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报记者张国超摄
1月14日,中共海东市委一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书记、海东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于丛乐代表市委常委会报告了2015年度的工作。在分组讨论期间,与会人员纷纷发表意见。
海东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海东经济增速在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位列全省第一;海东的多个规划水平超前,有些还处于国家领先水平,为海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乐都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利用PPP模式率先运作实施,被评为全国示范项目……
市政协副主席汪山林表示,此次全委会的报告讲在了点子上,同时也可以看出,海东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尤其是改革方面,农村金融改革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海东市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深化,乐都三江村镇银行开业,成为青海省首个由地方商业银行发起成立的村镇银行,新型农村金融业服务“三农”发展的体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常委会去年一年的工作成绩斐然,市委市政府拥有如此的胆识和魄力,海东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汪山林说。
海东人民收到优异成绩单
民和县委书记何延年表示,常委会去年一年的工作,向大家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一年来,常委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经济工作而言,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全市的经济发展,保持了11%的发展速度,位列全省第一,这是来之不易的。
“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的动能向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转变,共同促进改革创新的进一步深化。”何延年说,海东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气污染、湟水河流域治理、南北两山绿化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空气优良指数不断提高,这些成绩的最终受益者就是老百姓。此外,海东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党的建设有力地保证了海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升民生福祉成为关键
互助县委书记陶启业表示,报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了海东市委常委会一年来所做的工作,既符合中央和省委的一些方针政策,也符合海东实际。尤其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海东迎难而上,及时调整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使海东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海东市把提高人民福祉作为一个关键,财政投入大幅倾向民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一名老干部代表,原海东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吴启章感触颇深:“如今的海东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海东的老干部群体对市委所做的工作非常满意。”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步提高民生福祉的理念,坚持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两个大局,全市的公共财政继续向城乡困难群体、基础薄弱行业、民生薄弱领域倾斜,全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167.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0.5%。同时,还坚持生态文明优先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吴启章说:“回去以后,我要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全市老干部当中,让老干部们对海东的发展更加提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