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海东:产业化扶贫使16.3万人脱贫

15.06.2014  09:15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海东市以扶贫开发、劳务输出、发展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全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共减少贫困人口16.3万人。

  海东市50%的人口生活在干旱的浅、脑山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为使更多的群众尽快脱贫致富,2010年至2013年,海东市累计投入资金6.57亿元,在571个贫困村大规模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覆盖贫困人口57.94万人。同时,以东部干旱山区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实施总投资26.23亿元的易地搬迁项目。从2011年开始,利用5-10年时间,转移生存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缺少水电等基础设施的20万贫困农村人口,引导人口有序聚集,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海东市一方面积极实施产业化扶贫,扶持以马铃薯、牛奶加工等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协会+贫困户”的运行机制,实现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业增效。另一方面不断改善就业结构,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把提升拉面经济与有序组织剩余劳动力赴新疆拾棉、海西采摘枸杞等劳务品牌相结合,就近转移与跨省输出同步,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施“百企千岗见习”、“村官”服务等妥善保障解决大中专学生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两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4.7亿元。同时,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在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出台推动工业园区和被征地农民技能培训的专题方案。各类培训累计投入6300万元,培训6.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