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海东供电公司:架起光伏路 擎起致富梦

14.06.2019  22:4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6月13日午后,随着铁塔上小滑轮一阵阵有节奏的“咯吱咯吱”声,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村级扶贫光伏35千伏接入项目2号工程62至63号塔之间的放线工作落下帷幕。25米高的塔上作业人员迅速收尾后,解开安全带,以娴熟的步子在不到30秒的时间里下到了地面上。

  骡队亮相工程建设现场

  “噗、噗......”5月21日,在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赵木川村一带的大山上,一支整齐有型的骡队驮着沉甸甸的铁件,喘着粗重的鼻息向山上走去。这是专门为本次工程“招募”的驮运“大军”。

  据了解,民和村级扶贫光伏项目是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给青海省下达的十三五第一批光伏47.16万千瓦项目之一,也是海东供电公司承接的3个项目之一,工期要求必须在6月30日之前竣工并网。本次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是青海省扶贫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大,投资最集中,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热切期盼的项目,也是全省重大项目投资,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项目之一,关乎到未来20年及后扶贫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对接。

  其中,民和村级扶贫光伏35千伏接入项目总投资达3800万元,容量43.4兆瓦,分两期工程,一期工程于1月底建成并网,本次实施的二期工程容量为31.4兆瓦,全程架线25公里,共93基塔,在民和县官亭镇一带,其中近70基塔均在大山顶上。自4月底接到任务后,海东公司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业力量全面落实项目建设。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工程于5月6日正式开工。

  在前期现场勘查中,一个大难题摆在了施工队面前。该项目近80%组塔的工程量都在山上,因山路崎岖,沟壑纵深,车辆无法到达,塔材和地基浇注的沙石根本无法运送到山顶,这瞬间成为了摆在本次工程面前的最大难题。

  工期紧、任务重,海东公司领导班子和业主项目部成员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绞尽脑汁,突然一个想法诞生了!

  “用骡队!”

  “对,四川大凉山的骡队。”确定了驮运方式之后,大家松了一口气,很快,一支由87只螺子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走进官亭的大山深处。这只队伍的战斗力之强令人惊叹,一只健壮的骡子一次能运送近800斤重的材料,最少的也能驮400来斤,一天上山下山来回奔波10多个来回,一下子解了材料运送的燃眉之急。就这样,在20多天的时间里,这支“大军”顺利运完了所有山上的施工材料,为本次工程的顺利完工奠定了扎实基础。

  攻坚克难 把家搬到了工地上

  肩负着政府的嘱托,心念着贫困户的期待,海东公司在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高度重视,积极履责,把光伏扶贫项目及早并网作为首要任务,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同与配合,加快内部审核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展开与时间的赛跑。

  6月13日,炎炎夏日,在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赵木川村后山上,海东公司电力施工人员在民和县村级光伏扶贫2号电站35千伏系统接入工程62号铁塔处展放导线。建设现场,业主项目经理王俊正穿梭在施工点,不停的叮嘱大家安全。

  “民和县村级光伏扶贫3号电站35千伏系统接入工程,建设工期紧、项目点多面广,部分线路、杆塔建设时车辆、机械不能到达,加上施工人员技术不一,容易出现施工质量不达标等现象。”王俊介绍道。为了加强线路工程施工中的施工质量控制,项目经理每天坚持到施工现场检查,狠抓工程管理实施细则在施工中的落实工作,严格审批施工方案及“三措”,做到了不符合规定、程序,不准开工。

  项目经理们直接把家搬到了工地上,长时间住在项目部,雨天不能施工时,组织人员学习《安规》和技能培训。在施工过程中,王俊与同事到施工现场进行了安全监督及检查工作,要求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安规》和《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进行操作,杜绝一切违章作业。

  脸颊晒得通红的王俊介绍道:“本次工程中近70多基铁塔在山上,10多基铁塔在农田里,所以大部分的坑基全是人工开挖、浇筑的,放紧线的时候全是人拉肩扛,部分线路翻山,也是人工拖着导线爬山,施工人员非常辛苦。”

  “这天气,来点风也行啊,就像进了温室大棚,快焖熟了。”施工人员李朝毅边擦汗水边打趣地说。临近中午,炽热的阳光照在银白色的金属构架上,闪闪发光,闷热的空气更令人感到炙热难耐,“烤”验着电力施工人员的意志。

  据悉,43.4兆瓦民和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6000万千瓦时,年发电收益约为3800万元,可为4000多户扶贫户每户增收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