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农村基层党建焕发新活力
党员填写个人手册
今年以来,海东市结合实际,按照“六有”目标,在农村、社区、机关、非公经济组织、学校等领域全面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村级组织“1+5”、社区组织“三有两化一满意”综合考评制度,推进各类基层组织整顿转化和晋位升级常态化。全面推行村干部坐班制、村民事务代办制,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截至目前,通过村干部坐班、村民事务代办共办理便民事项66000多件,接待群众21900多人次。海东市各农村基层党组织也通过本村的实际,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目标,成效显著。
干部群众“拧”起来
在乐都区蒲台乡辛家庄村,有个团结一致、真情为民的党支部班子,多年来为百姓干了不少实事。也正是因为这样,村里的百姓才信任他们、拥护他们。用村党支部书记辛有忠的话来说:“班子不团结,啥事都办不了,我们在村里根本没法开展工作。只有干部和群众一条心,村子才能发展得更和谐、更繁荣。”
农村低保户的评定工作是最容易引起纠纷的工作之一。可是在辛家庄村,所有的村民都对村里的低保户评定工作表示满意,这多亏了村干部们想出来的好办法。在低保户评定工作中,村干部们把村里所有的低保户召集到一块开会,让大家伙自己讲讲拿到低保金的用途和一年来家里生活的变化,把评定权交到百姓自己手里。通过群众互相了解和互相监督,很多村民纷纷让出了低保名额,把机会让给了条件更为困难的家庭。通过这样的办法,不但让村民们相处得更加和睦,也让党支部的工作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多年来,辛家庄村以“突出党建、促进发展”为主题,以争创“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认真开展“五个好”、“四培双带”、“设岗定责”、“双推双选”、“十五星”等活动,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十星级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促进了全村的社会稳定。支部一班人认真研究村情,着手制定了一整套的学习、工作和任期工作目标,找出了一条切合实际好的致富路子,切实解决群众增收、灌溉、行路难等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村级发展规划,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使村“两委”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堡垒。
党员探讨农村发展思路
“源头之水” “活”起来
自2015年5月份开始,平安区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夜学、夜议、夜谈”工作制度,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四项原则,使乡镇干部“源头之水”真正“活”起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之一就是乡镇干部服务群众基本能力不高,存在“走读”问题。乡镇干部“走读”,使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短,进村入户接触群众少,群众遇到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帮助解决,直接影响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置,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行政成本。为改变这一现状,有效提升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的热情和水平,结合“三基”建设,平安区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夜学、夜议、夜谈”工作制度。
“以前看到领导就怕,有事也不敢反映。现在通过‘夜谈’,感觉领导就像我们的‘大家长’,很多事情一旦说开了,工作开展起来也顺利多了。”平安镇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去年,牌楼沟村被列入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要实施异地安置整体搬迁。自拆迁工作实施以来,古城乡领导干部利用晚上时间入村驻户,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近400条,并进行了逐一回复。“以前,我们都不知道乡领导是谁,有啥政策也不会跟我们群众商量。现在真的不一样了,感觉领导干部跟我们群众是一家人,晚上还能拉家常,家里有个啥事也敢跟他们说了。”牌楼沟村民说。通过推行“三夜”工作制度,进一步增进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和干部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了解和认识。
“传帮带”共同富起来
王仓麻村位于循化县文都乡,属浅山地区,全村93户312人,耕地面积868亩,有党员11名。人多地少、收入单一、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是这个村的实际。近年来,王仓麻村党支部为打破靠天吃饭,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积极发挥本村能人“传帮带”的效应,以培育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动人、致富能手、致富对象的“四培”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引领、能人带动、群众参与、创办微企、发家致富的典型路子,初步实现了企业发展、群众增收的互利双赢目标,为全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
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干部富了不算富,党员富了富一群”的发展思路,开展“领头雁引领”活动,传授创业心得、提供致富信息、培育技能人才、解决融资难题。同时,建立村干部与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在资金、技术、管理方法上进行“一对一”帮扶,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直到帮扶对象能达到自己创业的目标。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全村11名党员中已培养5名民营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其中才本有、吉合巴、斗改加等党员创办的扎西财宝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牛羊育肥合作社年产值分别达300万元,共解决42名群众就业。
分类帮扶困难党员
定岗定责“动”起来
蔡家堡乡地处互助县浅山地区、辖13个行政村,党支部15个,党员356人,其中无职党员301人。近年来,虽然各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但是在设岗定责方面仅仅局限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在村级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蔡家堡乡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党支部的重点工作以及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特长、社会公德等原则,设定了党风廉政监督岗、政策法律宣传岗、政务村务监督岗等十几个岗位。所设岗位覆盖了全乡农村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使有特长的党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五步操作法”设岗定责制度的实施,充分激发了蔡家堡乡无职党员的“无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的意识,为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出了一条长效机制。
自开展“五步操作法”以来,蔡家堡乡各村加强操作规程,极大地调动了无职党员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监督监管力量得到有效扩充,全乡偷盗案件、酗酒闹事事件逐年减少,为社会稳定奠定了组织基础。就地排查化解邻里纠纷19起,制止偷盗案件2起,制止邪教人员传教事件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