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农村离婚率为何越来越高

08.12.2015  19:40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海东市司法局了解到,2014年,海东市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排查调处的10181件各类矛盾纠纷中,婚姻纠纷4340件,占总数的42%,诉讼离婚人数和增长速度均创历史纪录。2014年,海东市民政局共办理结婚手续14910对,办理离婚手续1520对。与2013年相比,离婚人数增加400对,离婚现象呈逐年上涨趋势。记者发现,其中农村离婚夫妻占了很大一部分。

  婆媳不和成婚姻“肿瘤”

  记者采访了互助、平安等县区部分农村家庭后了解到,现在农村离婚的多是年轻夫妻,80%的离婚案是因为处理不好婆媳关系引发的。因两代人的生活观念不同,一些农村婆婆总是看不惯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不是说花销大,就是说媳妇不懂得养家。一回两回,儿媳还能接受,可总架不住婆婆天天这样说,婆媳间矛盾进一步恶化。

  去年正月,家住互助县的90后女子李倩(化名)经亲戚介绍认识了大她3岁的男子张亮(化名),两人在一起后外出打工。随后李倩未婚先孕,双方便按农村习俗先结婚。婚后,丈夫张亮因生计外出务工,李倩则和婆婆生活在一起。日常生活中,李倩言行举止引起婆婆的不满。婆婆还向儿子状告李倩好吃懒做,不孝顺老人等。

  在李倩怀有二胎后,婆婆让李倩堕胎,原因是没有经济能力,无法抚养两个孩子。长期分居,加上婆媳关系不和,导致李倩和张亮也不时因琐事起了争执。于是,婆婆一气之下,将李倩赶回了娘家。无奈之下,李倩决定与张亮离婚。

  家住互助县的杨先生说:“因为农村生活环境和婆媳俩人的生活空间不一样,刚娶进门的小媳妇忍受不了婆婆的苛刻要求,常有怨气。稍不顺心,便发生口角,最终就会走向离婚。”

  记者调查发现,一部分农村婆婆受了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对生男生女非常苛刻。媳妇生了男孩还好,要是生了女孩,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引发婆媳关系不和的诱因。

  草率结婚感情不稳

  当前,很多农村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家中娶不到媳妇觉得丢人,千方百计为儿子找媳妇,一有合适的便马上凑钱结婚,这类婚姻大部分仍建立在金钱或父母之命的基础上。大部分农村青年的婚姻多是通过“媒妁之言”而撮合的,双方婚前只是见了几次面,然后草率结婚。婚后发现对方有许多缺点,自己不能忍受,于是双方常吵架,甚至动手,使得本不牢固的夫妻感情愈加生疏,最终导致感情破裂。

  家住互助县东沟乡的李忠(化名)通过网络认识了到青海打工的外地女子杨玉(化名),后两人建立恋爱关系。因李忠快30岁了,家里人觉得应尽快结婚,不久便办理了结婚手续。婚后李忠发现妻子经常睡懒觉,从不干家务,加之杨玉是外地人,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两人经常为吃“米饭”还是“吃面”而发生争吵。同时,两人的跨省婚姻也受到了来自杨玉家庭的强烈反对。最终,两人的婚姻也走向了尽头。

  现阶段,通过媒人介绍相识然后结婚,仍是农村地区青年成家的主流形式。婚姻双方原本并不认识或了解不深,经过媒人介绍后在很短时间内,有的甚至在几天内便确立婚姻关系,开始共同生活。而在之后的婚姻生活中,双方才发现性格不合,缺乏共同语言,难以建立起真正的夫妻感情。

  “外遇”也是因素之一

  据了解,现在农村多半人结婚是通过熟人介绍。为了生计,夫妻一方不得不外出打工,一年半载难相聚,缺少交流,感情也淡薄。还有部分夫妻一方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对家庭不管不问,引起另一方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离婚。

  张蓝(化名)与王颖(化名)均是互助东沟乡村民。双方已经结婚8年了,早已经历了所谓的“七年之痒”。生活中虽有众多的不和谐与不如意,夫妻之间也是经常吵吵闹闹,但是考虑到家庭和孩子,两人都愿意将婚姻维持下去。可是,今年张蓝外出打工,认识了离异的刘艳(化名),两人经常在一起,日久生情,彼此都觉得对方才是自己寻找多年的另一半。随后,这段维系了8年的婚姻,在婚外情面前,顿时显得不堪一击。今年5月,张蓝和王颖离婚了。

  在夫妻长期聚少离多的情况下,一些本不牢固的婚姻很难经得起外界环境的冲击,一些青年留恋外面的生活条件不思返乡,天长日久,产生婚外情。正如张蓝所说:“如果不遇见刘艳,我和王颖也许会过下去。但是遇见了,就没办法。”

  降低离婚率任重道远

  当前背景下,婚姻观念的变异使农村离婚率逐年上升,这主要表现为对婚姻的不负责任和对爱情的追求。人们的行为方式落后于日渐进步的婚姻观。一方面人们追求幸福美满婚姻与爱情的观念在加强。另一方面草率结婚、婚外情、不良嗜好、对家庭不负责任等现象不断增多,两者互相矛盾。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要更加慎重、理性地对待婚姻。

  针对农村离婚率越来越高,有专业人士建议,加强法律和婚姻法宣传应是当务之急。对涉及农民的离婚案,不能一棒子打死,可以挽救的婚姻,不能轻易离婚。有关部门应专门设立调节家庭事务机构。一般来说,造成夫妻离婚的矛盾都是长期积累的,并非瞬间之事。如果能在农村村委会、乡镇设立专门的调节家庭事务机构对出现纠纷的夫妻进行调解教育,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这样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的离婚率。

  家庭暴力激化矛盾

  在一些农村地区,封建思想比较严重,“夫权”思想仍然存在,不少人无视妇女的独立人格,动辄就对妻子辱骂殴打。

  2008年,互助县高寨镇东村村民马萍(化名)经人介绍认识了平安区沙沟乡树尔湾村村民马云(化名)并举行婚礼,双方于2011年登记结婚。婚后,马萍发现丈夫马云脾气暴躁,有严重的家庭暴力倾向,经常为家庭琐事殴打妻子。长此以往,马萍忍受不了丈夫的打骂,离家出走,双方长时间分居,于2014年离婚。

  家住平安的吴先生告诉记者:“在农村,一些脾气不好、爱喝酒的男士,只要喝醉酒了,就撒酒疯,打骂妻子是常有的事。”很多妇女不堪忍受对方的虐待、打骂,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以离婚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