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在经济转型中树生态文明理念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控攻坚战

10.12.2015  09:02

  青海新闻网讯 秉承建市契机强势发展的海东市,在经济转型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勇于直面环保新挑战不松劲,采取强有力措施努力实现生态海东的既定目标。

  自2014年初建市以来,海东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海东、宜居海东、富裕海东”总体目标,以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和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为抓手,在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扎实开展了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年多来,海东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摆在工作首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配合、舆论引导、社会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坚决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把环保目标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基本形成了环保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在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切实把生态文明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发展工业和改善大气、水及农村环境质量方面环保效应尤为显现。

  在发展产业上按照既定的“绿色、低碳、环保、循环”目标,坚持“高、新、轻、优”的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全面淘汰落后工艺和过剩产能。正在建设的临空经济综合园、互助绿色产业园、乐都园、民和园,坚持生态底线,集约利用土地,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临空园为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无污染、低能耗、附加值高的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保税物流产业,目前已投产了风电塔筒及输电线路铁塔生产线,基本建成了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和清真食品加工、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新北山建材商贸项目等;互助园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优势,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目前已基本建成年产3万吨青稞酒项目、花宝蜂业项目等;乐都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主要发展铸造、模具、水泥、玻璃等产业,康泰680兆牛大型锻压机项目将于年底试生产是为标志;民和园重点提升现有产业技术装备,整合和延长电解铝、铁合金等产业链,目前已建成年产20万吨铝棒材和年产30万吨铝基合金项目,延长了电解铝产业链,发展了铁合金精加工产业,提高了附加值。

  在改善大气和水、农村环境质量上,下大决心治理建筑工地和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淘汰黄标车等老旧车辆,推进煤改气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地;列出整改清单和期限,逐个整改湟水河流域水污染源,由点到面全面推进;创造了可借鉴和复制推广的户清扫、村收集、县乡转运处理的“平安经验”。2015年1-11月,乐都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77.8%,比去年同期上升9.5个百分点;平安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75.4%,比去年同期上升4.8个百分点;湟水民和桥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1.8%,超出国家考核80%以上的要求。

  今年以来,海东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对全市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中央部署,紧密联系环保实际,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

  新的《环境保护法》和即将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对政府及各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及更严格的惩罚措施。对此,海东市要求各有关部门把握国家环保新形势和新要求,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认真履行所承担的环保责任,把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到位,发挥效力。环保部门发挥好带头作用,履行好统一监管责任,不仅自己带头干,还为政府出谋划策,落实责任,强化环境执法合力。

  目前,海东市针对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整改执行最关键、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以对环境违法企业零容忍的态度,以“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精神,铁腕执法,勇于触及复杂矛盾,敢于较真碰硬,切实督促问题企业整改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