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三基”建设处处彰显民生情怀
今年以来,海东市把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加强“三基”建设的重要标杆,工作接地气、出实招、惠民生,让“三基”建设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工程。
海东市公共财政向“三基”工作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向环境艰苦地区倾斜,2015年度市、县(区)财政安排“三基”建设专项经费1.5亿元,着力实施村(社区)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乡村(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党员空中活动室、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巾帼特色示范村”建设、乡村干部学院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乡镇“全科干部”培养工程等190多个项目。41项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中。同时,市级100家“三基”建设试点单位工作、党建工作示范点培树、农民党员党性教育+技能培训“双育工程”等深入推进,使基层成为了“三基”建设主战场。
实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机制化、长效化是海东市长期以来的做法。海东市在全市各级机关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AB岗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和离岗告示制度;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双亮双创”活动,在机关党员中全力推进“双重管理、双向服务”活动,全市1.5万名机关党员参加社区活动、开展结对帮扶、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继续总结推广领导干部联点蹲点、接访下访、千名干部下乡宣讲、机关单位“四个服务”、开展常态化督查、挂牌督办、办结销号等。
海东市在全省率先公布政府权力清单,累计取消、下放、清理行政审批事项142项。其中,市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达49%,在全国同类市中居先;制定出台制度性文件65份,清理规范性文件1115件;取消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和企业年检制度,建立了重点领域黑名单制度,全面实行财政综合预算和绩效管理,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政府运行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推动了职能清晰、管理精细、权责明确、高效规范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群众质量。
海东市在全市1346个行政村中设立了“村民事务代办点”,在893个行政村中建立了代办制和工作流程,确定代办员5321名。对担任村级代办员的乡镇驻村干部、入乡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通过开展“全科干部”培训、“万人在线”学习以及参加各类主题培训班,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统一设计制作村民事务代办点公示栏,公开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监督电话;结合推行乡镇干部夜学、夜议、夜谈工作制度;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推行“一线工作法”和“一站式”服务等。
至目前,全市各村民事务代办点共代办村民事务19524件,已办结完成16828件;化解矛盾纠纷2400多起,矛盾调处成功率在90%以上。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苑玉虹 丁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