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五年脱贫32万人

26.01.2016  02:11

  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

  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调研精准扶贫

  技术培训致富百姓

   消除贫困,是海东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战。海东市地处青海省东部,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国家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地区,有5个县(区)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二五”时期,海东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73.87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9.07万人,解决了32万人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基本实现不愁吃穿的目标,贫困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015年9月,中共海东市委一届五次全体会议对海东市整体脱贫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扶贫攻坚六大体系,着力推进实施“八个一批”和基础设施、教育培训、产业扶持、金融支持、电商试点、光伏扶贫等重点工程,推动全市形成扶贫攻坚工作合力。

  脱贫致富渠道日益丰富

  产业扶贫、扶贫培训、易地搬迁、整村推进、社会帮扶……近年来,海东市积极探索多种减贫脱贫新模式,扶助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彻底改变贫困面貌。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劳务经济、餐饮服务等产业。

  “十二五”时期,全市特色种植业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扶持贫困村137个、贫困户2.5万户;农区畜牧业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扶持贫困户6.4万户;第三产业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扶持餐饮户、运输户、小型加工户等1.87万户;绿色育苗产业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着重培育了4个育苗专业村,扶持贫困户2600多户。目前,全市以特色种植业、农区畜牧业、劳务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已趋完善,脱贫致富的渠道日趋丰富,贫困地区群众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十二五”以来,海东市把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务工技能和就业能力,大批农民掌握了一两门农村实用技术,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并输送了一批具有专项技能的贫困村农民到市内外企业稳定就业。此外,全市累计投入互助资金376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小组91个,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力带动了种养业、餐饮(加工)业、商业和运输业的发展,调动了贫困村农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激发了群众自我发展的意识。

  走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近年来,海东市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扶贫途径,在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易地搬迁等扶贫工作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经验,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的路子。海东市委一届五次全会上,对精准扶贫作了全面部署。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对扶贫对象进行了精准识别,各县(区)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如今,全市上下为提前一至两年实现脱贫,聚焦目标、同向发力。

  产业化扶贫是帮助贫困农户稳定增收的主要途径。海东因地制宜发展覆盖贫困农户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产业开发力抓优良种苗基地、种养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扶贫贷款工作,大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纪人+基地+农户”等形式,把贫困群众的生产纳入产业化经营之中,使贫困农户在产业开发和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经济收入逐年稳定增加。

  扶贫培训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有效方法。扶贫干部培训增强了各级扶贫干部的扶贫意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贫困农户种养加工水平。海东以科技培训为切入点,通过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地区涌现出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民群众的务工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有力提升,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扶贫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以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每年达3000人(次)。仅2014年,全市劳务收入达70多亿元,人均劳务收入3000多元。

  今后,海东市将加快实施化隆县卡日岗地区特殊类型易地搬迁项目。2015年,化隆县南部三乡确定为青海海东地区特殊类型易地搬迁扶贫攻坚试点。采取“3331”模式,即:30%货币补助安置,30%易地安置,30%就近安置,10%纳入民政供养户。计划搬迁南部卡日岗地区的德恒隆(不含亚曲滩村、哇加滩村)、沙连堡、阿什努3乡53个村,8265户35129人。项目实施期限为2014年至2017年,总投资120981万元,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7.5万

  2015年九月以来,海东市针对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情复杂的实际,全民动员,积极开展精准识别工作,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精准识别4.8万户贫困户,17.5万贫困人口,入户调查率100%,并已全部完成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采集任务。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海东市各县(区)成立扶贫(驻村)工作组,积极构建精准扶贫机制,确保扶贫攻坚各项部署见实效。积极构建“六大体系”,坚持把村级整体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在整体发展中推进扶贫开发,在扶贫开发中促进整体发展。分类制定精准脱贫的措施,采取一户一策或一户多策的形式,因户因人施策,理清发展思路,按照“八个一批”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村级精准扶贫方案,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同时,各帮扶单位按照定点帮扶的相关要求,对帮扶村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

  此外,以“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管理平台”为基础,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帮扶责任人等情况真实、准确、规范再核实。借鉴民和县建立的“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把贫困户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八个一批”具体措施、进度状况、生产性服务信息、电商平台等相互整合,建立大数据库和共享精准服务管理资源,通过信息平台,对扶贫工作做到精准指导、精准管理、精准服务。

  “十三五”时期,海东市将认真实施好《海东市精准扶贫攻坚方案》,以全市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提高扶贫对象的脱贫致富能力为首要任务,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强产业发展能力为抓手,以增加收入、缩小差距为着力点,前三年全力攻坚,后两年巩固提升,即2016至2018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21.8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水平2个百分点;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2019至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扶贫攻坚成果,把贫困片区打造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富民产业初具规模、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的精准扶贫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