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全省“救急难”现场推进会召开
9月29日,全省“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暨“救急难”推进会在海东市平安区召开。会议全面总结2014年以来我省开展“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救急难”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推广交流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省民政厅副厅长尕藏才让、刘海宁,海东市副市长张栋以及全省各州地市县(区)民政系统130人参加会议。
2014年以来,国家民政部、财政部明确把“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救急难”作为落实社会救助任务的工作机制和抓手,要求着力推进。根据有关精神,我省组织申报确定了省级和全国共15个试点地区。两年多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民政部门的努力下,各地区主动作为、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攻艰克难,全省“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救急难”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
会上,平安区民政局局长张元龙汇报了平安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情况和经验做法。城东区、城中区、刚察县、格尔木市、玛多县负责人交流了“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尕藏才让在会上说,今年以来,全省“救急难”工作亮点纷呈:乡镇、社区服务窗口“一门式”平台受理、转办并办结反馈困难群众急难救助事项236次,其他救助申请4275次,救助办结率达到95%以上;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探索建立了“救急难”基金;主动发现和快速处置机制逐步健全;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在充分肯定试点成绩的同时,尕藏才让要求,各地要把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救急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着力推进。要精准发力,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救急难”工作向纵深发展。要统筹协调、有序推进,着力打造“政府领导、民政牵头、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救助工作体系;要发挥好“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效应,打通各项救助资源和“救急难”工作机制的衔接渠道,使各项救助资源和“救急难”互通互联互补,构成有机整体;要落实好“救急难”承接制度和相关政策,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要提高急难救助综合实效,进一步做好主动发现和快速反应这一“救急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构建社会救助信息大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急难救助。
尕藏才让要求,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公益基金,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培训宣传,确保“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救急难”工作落地生根。特别是要在组织领导、工作保障、资源统筹上下功夫。
会前观摩团一行参观了平安区沙沟乡“一门受理、协调办理”暨“救急难”工作开展情况,乐都路社区主动发现机制建立情况,平安镇政府社会救助转接(转办)情况、“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情况。观摩团一致认为,平安区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建设暨“救急难”试点工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充分展示了全省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建设暨“救急难”试点成果,值得学习和借鉴。(邵秀芳 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