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一强”激活供给侧新动力(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信息第39期)

22.06.2017  03:01

 

自中央和我省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工作部署以来,海东市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一强”促实效,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一、强创新持续加力。 一是 推进重点领域创新。贯彻落实省上《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在实施好海东市纳入省上“百项创新攻坚”和“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企业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围绕品种、质量、绿色、效益、安全生产,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 二是 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海东市“多规合一”及城市空间信息“一张图”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完成规划审批,协同办公、规划编制与审批成果管理等子系统进入运行阶段。 三是 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取得实效。制定《海东市人才“黄金谷地”建设计划》,出台《海东市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与无锡等对口支援城市、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定期选派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行挂职锻炼或参与科研项目研究。

二、去产能稳妥推进。 一是 过剩产能得到主动化解。进一步梳理“僵尸企业”数据库,将连续三年亏损、产能利用率低于50%或停产半年以上、无力偿还到期负债且持续一年以上等三类情况的企业纳入数据库。 二是 僵尸企业”得到稳步处置。扎实开展电解铝、铁合金等重点行业专项对标行动。加强水泥、玻璃、电解铝、铁合金、碳化硅等传统行业管理,不再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确需新建的,必须按等量减量置换原则办理。 三是 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加强。截至5月底引进市外资金75.6亿元,同比增长5.2%。提前着手拟定《中国青海海东(巴基斯坦)经贸合作及高原特色产品展示会方案》,相关准备工作稳步进行。委托影视制作公司制作《极地门户 丝路新城-海东》宣传片。

三、去库存分类施策。 一是 房地产供应持续优化。预计6月份,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建设92项,累计完成投资25.14亿元。全市商品房库存222.0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102.22万平方米,住宅面积119.83万平方米)。按照商品房“去库存”年度工作计划,年内争取消化库存50%以上。截止5月底,海东市商品住房去化周期为24个月,商业地产去化周期为36个月。 二是 城镇棚改货币化安置大力推进。进一步鼓励住房困难家庭到市场购买,政府资金补贴等方式,将商品存量房转化为棚改安置房,进而消化存量商品房,实现棚户区改造和商品房“双轮驱动”、同步发展。省下达海东市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22583户,建设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各县(区),主要通过新建和货币补偿安置的方式实施。

四、去杠杆有效管控。 一是 继续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出台《海东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管控工作方案》,继续扎实做好政府性债务甄别、分类工作,并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报告全市政府性债务规模锁定及相关情况。 二是 防范金融风险。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举办海东市普惠金融专题培训班,全面推广“双基联动”金融服务模式,改善金融基础设施环境,为实现“建设全面小康”战略任务提供坚实有力的金融保障。

五、 降成本多措并举。 一是 降低制度性成本。商事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持续推进,“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改革全面实现。早于全省实现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与全省同步实现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进一步降低了市场主体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 二是 降低企业要素成本。积极争取省上铁合金、电解铝行业电价扶持政策,落实铁合金企业享受“一口价”电价政策,截至5月底,全市19家铁合金企业60台矿热炉运行48台,运行率80%,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1-5月,全市工业用电量达5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4%。 三是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4月底,全市全社会融资共到位71.0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市内23家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本达到86.02亿元,总资产达到571.11亿元。

六、补短板大力推进。 一是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市在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315项,总投资264.26亿元,计划完成128.45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99项、总投资153.52亿元,续建项目116项、总投资110.74项。预计到6月底,全市在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投资53.1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53.1%。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海东市大古城路项目、海东市朝阳山片区海东大道一号桥等核心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24.31公里管廊项目已全面复工。两区四县续建已基本复工,新建项目大部分在可研、初设、招投标、征地拆迁等阶段,平安区全民体育健身中心、海东市体育中心、平安区中水回用一期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是 补齐教育短板。一季度圆满完成全市“全面改薄”规划的调整、审核工作和2017年第一批“全面改薄”及学前教育项目的上报工作。市属朝阳中学和第一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已于3月初全面复工。 三是 补齐健康养老短板。制定《海东市2017年综合医改重点任务安排》、《海东市优化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工作安排》。扎实做好互助县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根据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试行)》,各县(区)公立医院制定了绩效考核实施细则,通过实施绩效考核,平均月增加收入500-2000元,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双万”养老示范基地入选市级重点建设项目。 四是 补齐文化旅游服务短板。贯彻落实《海东市2016年今冬明春旅游暨春节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冬季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旅游内容丰富,客源市场拓展,四季旅游呈现均衡发展态势。此外,循化县5A级景区创建、乐都区柳湾遗址考古勘探等工作已启动,互助土族故土园5A景区正式挂牌。截至5月底,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68.4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8%。 五是 补齐环境治理短板。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工程,乐都、互助、民和等3个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和平安中水回用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民和官亭、乐都瞿昙、化隆巴燕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循化街子管网工程、平安祁家川流域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已开工,湟水流域白沈沟支流污染源治理和互助塘川河支流污染源治理两个项目正在编制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抑尘、压煤、控车、治企”等综合治理措施,淘汰黄标车60余辆。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大力推广“平安经验”,加快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截至5月底,湟水河出省断面达到目标水质(四类)的100%。六 补齐特色农牧业发展短板。种植业有序开局,截至5月底,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327.14万亩。养殖业稳中有进。草食畜、牛、羊、猪、鸡存栏出栏均实现小幅增长。示范性家庭牧场认定工作有序推进。以奶业为切入点,加快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 七是 补齐扶贫短板。制定《海东市2017年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程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资金来源、工作措施、工作职责等,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是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短板。省下达海东市第一批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指标8572户(含抗震加固改造),经各县(区)分解建设指标,制定实施方案,目前已开工50%。省上安排高原美丽乡村建设120个,已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经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确定结对共建单位,现已开工70%,完成投资5262.77万元。

 

(海东市人民政府供稿)

【省住建厅】我省扎实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2017年青海省全年计划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54.人民政府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