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打造全省改革新高地
“十二五”期间,海东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的改革工作部署,凝聚改革共识,落实改革举措,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与市场同步、与发展同向、与民生同声的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让群众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在理顺财政体制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农村产权制度综合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向改革要动力、要支撑,全力打造全省改革新高地。
简政放权——再造发展新优势
自撤地设市以来,海东市全面落实“五句话”定位和“在兰西经济区中部崛起”的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更好地助推了海东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在海东市政府网上,点击进入“海东市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各个部门负责的审批项目名称、审批对象、设定依据、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结时限、需提交的材料、承办部门、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内容都一目了然。这是海东市进行政府审批事项改革的成果之一。
政府既是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改革的对象,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2014年以来,海东市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市级和县(区)的关系,推动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建设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政府。着眼于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服务发展深化改革。率先在全省公布政府权力清单,通过五轮清理,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28项,营造了宽松便利的服务发展环境。
不仅如此,海东拿出硬章法,通过出台《海东市行政审批问责办法》、在网上和办事大厅公布监督电话、探索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与单位年度考核范围等方式,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确保“瘦身”后的政府行政许可权力不反弹。
商事改革——促市场主体井喷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企业登记条件进一步放宽,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得到了迅猛发展,加上政府对民营企业在税收、融资、服务等方面提供的更加优惠的政策,为民营企业构筑了平等竞争的平台,使民营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在商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海东市积极推行“先照后证”制度,采取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手续等措施,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工作效能,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市新办企业5349户,同比增长339.61%,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135户,同比增长90.97;新办个体工商户15133户,同比增长43%,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3891户,注册资本总额541亿元,从业人员21万人。其中,各类企业947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449户,个体工商户39965户。
在商事制度改革中,进一步简化了程序,全面推进市场主体注册便利化。积极推进了受理环节便利化,大幅简化名称核准程序,放宽企业住所限制,允许市场主体“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放宽了企业经营范围管制,积极推进注册程序便利化。加快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过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实现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和网上公示。积极推进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进一步简化市场主体注销流程,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商事制度改革新政的推进,取消了验资报告、免收了各种规费,实现创业者“零费用”登记注册,创业成本大幅降低,使企业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去年9月28日至今,全市已向企业和合作社颁发“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127份,名列全省第一。其中,新设立企业24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8户,变更145户,旧照换新照692户。以往需要到三个部门办理三个证照,需要一个多月时间,重复报3套材料。现在“三证合一”后,只需提交1套材料,在1个窗口受理,1天或最多2天时间就能办好营业执照,不再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证,既方便又省时还不花一分钱。
司法改革——法治建设迈新步
司法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改革的切入点。司法改革不但涉及司法机关内部运行机制性改革,还涉及国家、地方体制机制方面改革的内容。自海东市法院、检察院和民和县法院、检察院被确定为全省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地区后,根据相关要求扎实开展试点各项工作。
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对司法改革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细化的任务及新的要求,继续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坚持司法改革方向,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积极主动地抓好司法体制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市中院把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庭审作用、变立案审查为立案登记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建立法官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制等新要求融入司法改革当中,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在司改先行试点工作中,市中院着重建立“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深入调研,发现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力度、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相适应,积极总结经验,为全省法院开展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奠定基础、积累了更多经验。
至去年6月初,经过报名、资格审查、专业考试考核、考察面试等程序,经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研究审议,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监察厅)考察把关,确定了市中院30名入额法官、市检察院24名入额检察官;民和县法院24名入额法官、民和县检察院16名入额检察官。同时,市中院、市检察院也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法定程序认真做好主任法官、主任检察官、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的选任和行政人员的配备工作;市检察院结合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工作整合内设机构,将原有的13个内设机构整合为8个部(局);全市法院全面铺开立案登记制,工作进展顺利,立案数量大幅度增加,群众反映较好。
通过严格执行省委政法委、省“两院”和市委的统一部署,海东市“两院”和民和县“两院”的法官、检察官遴选考试考核,法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遴选考试考核,主任法官、检察官选任、内设机构整合及人员配置,主任法官、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和法官、检察人员责任清单,法官、检察官等人员的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各项制度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平稳过渡,实现了改革试点与各项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改革蓝图绘就,面临一项项改革任务,海东市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正在努力打造全省改革开放新高地……(曾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