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特色产业助力脱贫
海东市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面广,大多分布在边远、深山地区,交通极为不便,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早见效、早收益,海东市上下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餐饮服务业、旅游业等特色扶贫产业,力求特色产业惠及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在扶贫初始阶段,海东市集中财力物力于一两个县域脱贫主导产业上,使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并且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如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发展马铃薯、杂交油菜制繁种产业,平安、乐都发展富硒农畜产品开发产业,互助、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发展特色养殖业,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发展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循环农牧业,化隆、循化发展冷水鱼养殖业和拉面产业。
在各县(区)主导性脱贫产业稳步发展之后,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不仅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也注重农产品深加工及产品品牌市场的开拓。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之后,进一步优化脱贫产业结构,重点打造四个特色种植产业带和七个畜牧产业带,构建一村一品特色脱贫产业体系,强化脱贫产业支撑。贫困地区结合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产品加工、储运,拓展产业多种功能。
同时,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森林旅游,积极打造乡村休闲度假区、民俗风情旅游区、文化体验旅游区、生态休闲旅游区、民俗宗教旅游区、黄河风情旅游区“六个特色旅游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海东市各县区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托管、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带动贫困户增收,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今年年底,海东市计划培育家庭农场654家、家庭牧场2000家、生态牧场20家、专业大户90家、农牧专业合作社3900家、龙头企业150家、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7个。
另外,海东市创新符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扶贫开发各类经营主体为主要对象,重点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的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成效。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年内在全市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贫困县(区)建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全市25%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助推特色产业走出去,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效益。(吕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