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增产增收

09.09.2015  12:09

   在中共海东市委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与会者畅谈了对精准扶贫的理解。可喜的是,每一位与会者对精准扶贫的理解很精准,值得点赞的是,大家形成了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增产增收这一共识。

  海东市六个县(区)有五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整体脱贫,每年必须脱贫8万人左右。

  这就意味着,海东实现整体脱贫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扶贫攻坚难度大。

  这就要求海东从思想到行动必须进行一次蜕变,彻底改变以往扶贫中只是不断输血,不求造血的传统。也就是要在增产增收上下功夫,要研究增产增收的渠道,在增产的基础上来增收。只有增加了收入,才能达到民生扶贫,才具备了开启幸福生活的条件。探讨增收的渠道,怎样增收,从什么地方找准切入点,这些方面的研究,才是增收的最为关键之所在。缺乏增收的精准扶贫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达不到整体脱贫目标的。

  在此基础上,要首先潜心研究增产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在政府的扶持引导,另一方面也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人口要有造血功能,发挥自身潜力,靠天靠地都不算,只有自己才是走向富裕的根本所在。

  历史已经证明,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人口自身潜力得不到发挥,造血功能不能恢复,仅凭一等二靠三要永远也不会脱去贫困的帽子。

  中共海东市委一届五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海东的精准扶贫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市委书记于丛乐在讲话中指出,我市干部还需要进一步锤炼推动扶贫攻坚的意识和能力,一些领导干部对扶贫开发工作认识还不到位。表现在工作上,一些干部对政策把握不透、理解不深、执行不力,对精准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缺乏深度研究,扶贫工作浮在面上,一些根本性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思想和行为,必须尽快加以扭转。

  这从根本上一语道破了攻坚扶贫领导干部首先认识要到位、作风要转变、行动要务实、方式要改进。目前,从中央到省上,一系列政策扶持对海东而言也是借机发展的绝好机遇,特别是产业项目支撑和资金物资保障,给海东提供了强大的发展保障。确立什么样的产业来做好扶贫工作是一个长远性的问题。产业和项目需要实现规模化和现代化,不搞小打小闹。真正要做到产业领跑,龙头带动,找到支撑的项目、产业和载体,才能为可持续性的精准扶贫找到新的路子。

  只有这样,海东才会最大可能地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整体脱贫,才能提前一至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既定目标。

  相关新闻:

  “八个精准”是扶贫攻坚的精髓

   9月8日,海东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第二组分组讨论异常热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是一次为扶贫攻坚“量身定做”的全会,是全力精准扶贫的动员会。

  共识、决心与信心,在讨论中凝聚。海东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整体脱贫,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扶贫攻坚难度大,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在扶贫开发处于决战决胜的攻坚时期,市委以全会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表明了市委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为民务实的责任担当。大家纷纷表示,于丛乐书记的讲话和《海东市精准扶贫攻坚方案》,契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为我市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了行动指南,也必将凝聚起全市上下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攻坚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效与否在精准。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对海东来讲,重点是实现“八个精准”。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以精准的视角审视扶贫开发,以精准的思维谋划扶贫开发,以精准的措施推进扶贫开发,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海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河生花表示,讲话吃透了中央、省委相关精神,摸准了全市扶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要利用3年时间将29.4万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的奋斗目标,对下一步扶贫工作从8个方面安排了路径措施。要实现既定目标,就要明确领导干部个人和部门的领导责任、牵头责任、落实责任、问题责任和监督责任,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该谁负责就让谁负责,绝不能出现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现象,对于职能交叉的部门和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

  海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海德表示,没有贫困人口的小康,就不会全面建成小康。目前,海东扶贫攻坚任务繁重,重在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的关键是扶持对象的精准。要摸清扶持对象家底,掌握实情。各县(区)党委政府要牵头负责,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班子与扶贫工作队协同联动,让群众和扶贫对象知情并参与进来,做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尤其是处在贫困和非贫困边缘的家庭,更要仔细摸清搞准,提高群众对识别对象的公认度。要加大对识别情况的倒查、抽查力度,不符合的要及时剔除,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动态化管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能没有产业的带动与发展。平安区委书记陶启业表示,要通过财政投入、金融贷款贴息支持、财政扶贫项目资产量化折股配置等,因地制宜多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体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力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贫困对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就业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要调动老百姓脱贫的积极性

   “扶贫攻坚要调动群众脱贫的积极性,让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让群众知晓了解扶贫政策,这样才能让扶贫工作有动力,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在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第一次会议结束后,第一讨论组在讨论于丛乐同志讲话及《海东市精准扶贫攻坚方案》时提到,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至关重要,是全面完成扶贫攻坚工作的关键。

  海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朱泓说,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绷紧扶贫攻坚这根弦,全面落实好“四个一批”攻坚行动,要坚决杜绝扶贫工作当中的不公平现象和不符合政策的行为。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进一步锤炼推动扶贫攻坚的意识和能力,还要将相关政策宣传到位,让老百姓了解扶贫政策,让他们参与其中。政策落实了,干部的服务问题解决了,群众的脱贫信心树立了,我们就离脱贫不远了。

  海东市委常委、乐都区委书记左耀锋说,省委提出要提前一至两年实现整体脱贫,这体现省委对扶贫攻坚的决心。作为全省贫困山区面积最大、农村人口和贫困人口最多的海东,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紧、任务重,扶贫攻坚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广泛动员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参与到脱贫致富的工作当中,让他们动起来,增强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老百姓脱贫的自信心,这是扶贫工作的重点。

  海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贵诚说,精准扶贫既要吃透上面的政策,也要摸清下面(乡、村、户)的情况,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正如于书记在讲话中所讲的,海东要重点实现“八个精准”,这是海东精准扶贫的路径方针。政策有了,措施也定了。现在我们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大弊端是群众不参与其中,有些群众根本不了解扶贫政策,没有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扶贫工作。所以群众参与是扶贫工作的关键。而要调动群众积极性,强有力的乡镇党委班子和村委班子更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