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
兰新高铁贯穿海东 城镇化加速推进
近年来,海东市大力推进东部城市群建设,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主体功能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站在新起点,海东将加快推进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在交通、产业、生态、教育四个领域率先突破,为全省循环经济、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创造新空间,共同构建青海东部经济区。
一体化蓝图日益清晰
2014年,《推进在兰西经济区中部快速崛起背景下“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2015年7月,海东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专题汇报会提出绿色城镇化、西宁海东一体化、向西开发开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六大战略。
今年,青海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把西宁建成我省现代化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把海东建成兰西经济区产业基地、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海东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协调编制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一体化合作新平台,在交通、产业、生态、教育四个领域率先突破,为全省循环经济、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创造新空间,共同构建青海东部经济区。2016年1月,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在一届六次全会讨论时强调,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改革,提高理解和认识新常态的能力,加快推进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海东在推动新四化战略的同时,一直在研究谋划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东部城市群建设开始后,海东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正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对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再规划、再部署。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将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发展趋势,不仅对海东的发展有好处,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好处。
便利的交通让两地紧密相拥
“我家在乐都,却在西宁上班,这在以前看来似乎太远、太麻烦,现在高铁和南绕城高速都通了,感觉乐都离西宁也不远了,好像更方便了。”乐都区的罗女士说。
2014年,兰新高铁开通,海东步入了高铁时代,开启了一个陆路交通新纪元。2015年12月,西宁南绕城高速延伸到了平安区。这都意味着,海东与西宁的距离越来越近,为海东人“走出去”、外部客流“走进来”架起了又一座桥梁,更为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近年来,海东围绕国家实施“兰西经济区”及“六盘山片区发展”等战略部署,重点打通区域对外交通通道,构建内连外畅的区域主干路网,逐步形成横贯三川、惠及三农、辅助旅游的“一轴、两带、六纵、六横、两环”的公路路网。阿岱至李家峡高速公路、清关公路建成通车;平安至大力加山公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牙同、循隆、大循高速公路、民小、川大一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一号路、乐都区东大桥至青海省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公路、乐都区一级客运站等基本建成……海东交通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为有效解决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交通问题,省政府、省交通厅和海东工业园区投资近30亿元实施“大交通”战略,原有的京藏高速和新建的南绕城高速与地处海东工业园区的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接通,民小公路以及物流商贸中心其他道路有三处与109国道相连,实现了快速出行、东西畅通的交通格局。
另外,青海省西宁曹家堡机场距离平安区只有5分钟车程,空港物流的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路网立体格局已初步形成,一头连着青海省副中心城市海东,另一头连着青海省中心城市西宁,大交通成为海东与西宁的重要纽带,也成了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的首要因素。
生态共治打造青海蓝
昔日的海东,一到冬季,光秃秃的南北二山一直是海东生态建设的短板。然而,现在的海东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的民和享堂口,到海东西宁两市交界的小峡口;从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到黄河南岸崇山峻岭间的孟达林区,南北山绿化、城镇绿化、公路绿化、农田林网……正在编织一个绿色河湟。
2015年,海东市完成“三北”、“天保”、省公益林建设等重点林业项目人工造林16.68万亩,完成造林面积7887亩、整地面积1.2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3.25万亩。依托《海东市南北山绿化总体规划》,开工建设边家滩、七星台、朝阳山等森林公园。
同时,海东与西宁联合开展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专项整治活动。活动中,两地共淘汰燃煤锅炉2411蒸吨并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对69个重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项目实施了治理。
生态建设是青藏高原的重点任务。海东斥巨资推进绿化工程,与西宁一起联合共治生态问题,成为青海生态建设的新景象。
产业协作有了新方向
走进河湟谷地,动车飞驰,飞机轰鸣,高楼林立,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创新发展的现代化气息。
近年来,海东市按照打造“兰西经济区的产业基地、东部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全省科学发展的新增长极”的发展要求,坚持工业园区“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建设理念,以产业化助推城市化,以城市化振兴产业,促进城市、产业、生活和生态功能相互渗透与融合,成效斐然,也为西宁海东一体化在产业协作发展方面提供了保证。
2015年8月,三田雍泓石材城开业;北山建材博览中心项目、红星美凯龙家居博览中心项目加快推进;青海闽龙国际建材和汽配城项目一期部分商铺结构已封顶;青海物产集团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总部基地七栋楼主体结构已完工,保税区(B型)已即将实现封关。
这些项目的落成将极大地提升海东市乃至青海省的开放度、融入度,也是海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更是海东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实现与西宁一体化发展的一次创新,海东将最终形成立足东部城市群、服务青海、面向中亚国家的综合性智慧物流城。
高等院校为教育互动奠基石
2014年初,借着东部城市群建设的东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海东市乐都区应运而生。它的组建就像一座立交桥,让一部分学生的求学之路变得畅通无阻。同时,使海东市教育水平从低层次的学前教育、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模式走向了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模式,完善了海东教育体系。青海省现有5所高职院校,均为行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偏小,办学空间不足,专业设置面不宽,不能完全适应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海东科学技术的核心就是高等教育和“中关村基地”。“中关村”是海东市吸引高级人才、科研的核心,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为海东及全省培养专业型技术人员。两者的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将不同程度地满足海东及全省各个层次的人才需求。
近日,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与青海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黄河彩篮”基地开办的农业学历提升班也正式开班。“黄河彩篮”成为了“青海大学·青海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继续教育基地”。这不仅能为海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生产操作人员,也为全省新型农民的培养提供了基地。
一条交通大动脉,铺就了合作发展的新道路;一个产业,融合了两城的产业资源;一片绿色,创造了生态宜居家园;一所大学,培养了各层次的专业人才。憧憬未来,实现西宁海东一体化不再遥远……(周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