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要走开放性国际化道路 ——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接受人民网专访

18.06.2015  15:04

6月17日,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张国超 摄

  今年青洽会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成为主旋律。作为青海省未来发展的主阵地之一,海东市也积极融入新丝路经济带,举办了中浦院—青海亚欧国家丝路经济开发与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6月17日,人民网就海东市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如何迸发出新的活力,专访了海东市市委书记于丛乐。

   海东要成为向西开放战略基地

  记者:于书记您好!在全国“一带一路”规划中,作为古丝绸南道的青海无疑是一个战略阵地和桥头堡,海东可以说是古丝绸南道的起点,海东市如何融入新丝路经济带,在新丝路经济带中如何领跑全省?

  于丛乐: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的提出,对中国西部省份、丝路沿线各国促进经济繁荣、区域合作、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海东和青海省其他地区一样,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末梢。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无疑能够使得西部省份、青海省以及海东市成为向西开放合作的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这两天,海东市也举办了中浦院—青海亚欧国家经贸合作论坛,17日上午又邀请中国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针对丝绸之路西部城市的发展进行了讲座。这些论坛以及专家、学者都讲到了青海包括海东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海东市,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兰西经济区两个省会城市中间的地级市,而兰西经济区也是国家向西开放合作的一个重要基地性区域。海东刚刚实现撤地设市,正在全面进行规划建设,目前海东产业园区建设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两区四县的规划格局,以及产业园区、一区四园工业集中区的产业布局也都已确定下来,这些格局奠定了海东能够成为国家、青海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基础性地位。我们认为,海东应该成为青海在国家向西开放合作的一个战略基础和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也可以说是青海的一个核心区域。

   海东有更多产品将搭丝路快车

  记者:刚才于书记也讲到了,海东市是一个年轻的城市,青海省很多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很多走出国门的品牌,都从海东起航,如畅销中亚、东南亚的伊佳民族服饰,还有雪舟三绒等。请问于书记,海东还有哪些优势产品能够“借道”新丝路经济带?

  于丛乐:刚才你讲到的伊佳民族服饰和雪舟三绒产品,确实是海东土生土长的企业,是在海东发展起来的品牌,产品已经走向中亚、西亚各国,深受穆斯林国家群众喜爱。海东的撒拉族和回族群众在经贸、产业、经济方面都有着天然的能力和素质,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敢于走出去、敢为人先的这种精神,一直是引领海东经济发展的一种精神。海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有很多农产品。海东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产品包括养殖业都很发达,应该说在国内、国际上都具有一流水平。所以我觉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和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在农业、养殖业方面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同时,我们还会在清真食品、制造业、轻工类产品、国际商贸物流这些方面,和中亚、西亚、欧洲进行广泛合作。青藏高原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就在海东,青藏高原最大的具有国际口岸的民用机场也在海东城市规划区内,因此空港经济是海东在西部地区独有的优势之一。因此,物资集散、文化交流等,将是今后海东对外经贸合作交流的重点。大概在780年前,海东的撒拉族就是从土库曼斯坦迁徙过来的,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提到的“五通”,还有一个就是文化及民心的相通,这方面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海东向西部新型国际化城市迈进

  记者:刚才书记也说了,海东市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撤地设市不到两年时间,东部城市群、兰西经济区等规划,都给海东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融入“一带一路”中,海东市未来将要建成一座怎样的城市?

  于丛乐:海东撤地设市时,省委省政府就给海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把海东建设成为青海功能优化重要城市,这句话既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又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不是一个老城市的概念,不是一个传统城市的概念,而是一个青海功能优化的重要城市,可见重点在功能优化上。第二就是海东要成为兰西经济区的产业基地,一个地方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没有产业化,这个城市也是发展不起来的。第三要把海东打造成为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因为这是海东的传统优势,要继续保留和发扬。第四是要让海东成为青海东部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同时也要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要为全省做贡献。对于这样一个定位,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如何使海东在兰西经济区中部快速崛起,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海东打造成中国西部新型国际化城市,既有现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同时还要发挥这座城市在青海、兰西经济区、国家西部、“一带一路”中所应有的作用。

   海东将成东部地区向西的跳板

  记者:从西安古城,到甘肃兰州,再到青海门户海东市,以及西宁、德令哈、格尔木,甚至张掖、武威、嘉峪关等,组成了新丝路经济带上一个个节点城市。在这些节点城市中,海东市如何脱颖而出,怎样打造成新丝路经济带上的明珠?

  于丛乐:海东市地处于黄河和湟水河两河交汇处,两河流域早在4500年前就有我们的先人聚集生活、繁衍生息。那个时候,应该说农耕文明是当时文明的一个标志。从海东再往西100公里,就进入牧区。所以,海东又是一个农区和牧区的交界地带。海东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实施中,海东已经被确定为国家西部交通枢纽型城市。兰新高铁在海东有三个站,西宁曹家堡机场在海东,青藏铁路、G6高速公路都横穿海东,所以我觉得海东在青藏铁路这个区位点上,又能够延续到格尔木到敦煌的连接、格尔木到库尔勒的连接。今后,从海东一直到青海的西部,我们有青藏铁路的概念,有兰新高铁的概念,还应该有青、甘、新铁路的概念,这一块应该说海东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同时,海东在青藏高原东部,自然环境条件比较好,处于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地区,所以不仅有交通优势,还有自然环境优势和人文优势。这几年我们已经跟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的城市建立起友好城市,和这些国家都有来往和互访,基础条件可能跟别的城市相比,更具独特优势。作为一个新建城市,今后海东市在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功能打造上,以及在一些配套设施的建设中,将会更加趋向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和方向,特别是要走开放性经济、国际化这样一个路子。在产业布局安排方面,我们力争为国家东部地区提供在海东做产业基地、能够向西开放合作的桥头堡。

   海东打造向西开放内陆自贸区

  记者:如同一艘刚刚下海的巨轮,“一带一路”规划给了海东市一个航标,加之航空、陆路交通网络的便捷和发达,依托海东工业园区,这也让海东市成为一个通往中亚及欧洲的旱码头,请问于书记,海东市将如何就此进行产业布局、释放自己的活力?

  于丛乐:关于产业布局,首先我们要把农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我们在农业技术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农业技术、制种业、育苗业、养殖业,这些方面海东都有雄厚的基础,也有自己的研发基地和技术人才,这一块我们应该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现在我们在走现代农业的路子,同时在现代农业的概念下,还要向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仅就农业说农业,而是要把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都放在我们的产业中。我们也在想通过农业、养殖业跟丝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途径。这两年交往中,海东和丝路沿线国家彼此都有这样的愿望,彼此都开展过相互的考察,所以说农业的合作可能是海东融入丝路经济带的最佳切入点。同时,我们要在海东加快清真食品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使这些产品通过向西开发的通道,能够服务中亚、西亚各国的人民。目前,海东在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方面,已经有了不少入园企业。此外,我们特别希望空港经济、青藏高原国际物流商贸中心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使海东实现三个基地的理想:即成为“一带一路”当中的产业基地、贸易基地、人文交流基地。在国际贸易方面,我们在规划建设中也有相应的规划和思想准备,青藏高原国际物流商贸中心的最终目标方向就是打造向西开发、向西开放合作的内陆自贸区。应该说这些理念和思想还在不断地消化、不断学习过程当中。今后,我们将通过更多的民间交流,加上政府间的互访来共同推动,比方说批发零售业,都比较好启动。再一个就是建筑业和采矿业,我们前期在和丝路沿线部分国家谈的时候,他们都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要求,希望我们组织队伍,帮助他们开矿,搞一些建筑业。另外,我们今后在制造业、金融业、航空物流业这些方面,都可以和这些国家进行深度合作。我觉得海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赶上了历史最好的机遇,我们也非常有信心,在国家这个大战略指引下,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我们海东的事情做扎实、做好。(张扬整理)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