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领导谈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月2日,海东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于丛乐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围绕“四个搞清楚”听取了市级领导关于分管领域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汇报把握海东实际,总结经验亮点、找准问题症结,并提出务实可行的措施,为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夯实了基础。
于丛乐:全力保障改革工作落地生根
海东各个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领域、一些事项、一些举措初步形成了海东特色和亮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简政放权、流程再造等进一步规范优化,在全省率先公布政府权力清单。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土地流转合理规范,农村“六类”产权确权登记试点进展有序,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了新体系。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符合中央、省委的程序、目标和时限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公安改革正在积极筹备。依法治市工作有了创新举措,步入了规范化轨道。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力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和重大环境风险保险制度正在试点实施。健全完善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良性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有了新进展。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有突破,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发挥明显,存量资金发挥了更大更有效的作用,投融资模式实现了多元发展。教育、医疗、收入、社保、住房、养老“六大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成果显著,群众比较满意。在宗教事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治安防控、网络监管等领域探索和创新举措,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党的建设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有了新成效。
今年的各项改革任务,开展有序的,要总结经验、积极转化。正在开展的,要保持定力、全力以赴。通过多方努力,多措并举,确保改革任务落地生根、见到效果。
推进改革,最关键的就是抓落实。改革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干工作、流汗水、出成绩。要抓紧梳理改革事项,抓住近期改革重点,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紧扣海东实际,务必做到“四个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明明白白。对条件成熟、形成共识的加快推进,对需要探索的可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做到蹄疾而步稳。坚决防止假改、空改、虚改的现象,把功夫下在“实改”上,改在关键处。
推进改革,要有强力的制度保障。及时总结改革工作中的亮点和成果,加强信息沟通交流,促进成果转化。市委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分管领导制定具体办法,随时研究分管领域的改革工作。加大对改革落实情况的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将此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市委督查巡视组在督查巡视中一并督查改革任务落实情况,查看落实工作是否细化、改革举措是否落地、具体工作是否见效,坚决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
推进改革,领导干部要主动作为。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各领域改革的分管领导要综合考虑,理顺千头万绪的工作,主动当好改革的“操盘手”,把改革精神理解透、把存在的问题分析透、把措施办法研究透,统筹兼顾、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把重点改革和面上改革结合起来,把当前改革和长远改革结合起来,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环境,确保各级领导干部聚焦、聚神、聚力抓好改革。
推进改革,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合力。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工作指导、日常调度和沟通衔接。分管领导切实担起责任,深入研究谋划,及时分析形势,积极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牵头部门必须承担推动改革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一把手责任制,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力见实效。各配合部门要主动参与,坚决防止各行其是、推诿扯皮。同时,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基层的改革活力,树立、宣传改革的先进做法和典型,凝聚改革共识和合力。
朱泓:扎实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的一次系统性变革。市委、市纪委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纪检工作的规律,摒弃惯性思维和传统模式,把推进纪检体制改革作为担当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准方向、立足长远,突出重点、立行立改,抓具体问题,出硬招实招,积极推行符合“三转”要求的思路、举措和方法,突出主线,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聚焦中心,真正实现职能回归、转变方式,切实履行执纪监督职责、提升素质,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更加科学有效地履行执纪监督职责。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一步,相关工作稳步推进,呈现新特点、取得新进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责任更加明确,任务更加清晰,主业更加突出,监督执纪能力大幅提升。 罗保卫: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以乐都区污水处理厂PPP项目、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PPP合作方案、高铁新区儿童诊疗中心的PPP模式运作等为典型,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创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实施节能减排项目,首批2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已到位。建设海东市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作已纳入全省基本思路。 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中有关价值量指标为基础、方便企业统计人员填报、便于统计部门有效核实的投资统计调查体系。在财政金融方面,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各县(区)2000万元“三农惠民”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全部到位;成立全省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各县(区)以“三农惠民”贷款、“双基联动”、“助保贷”、“绿色信贷”为切入点,共发放贷款8.46亿元,有力支持了“三农”发展。 孙德:深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在环保领域,建立了定期检查排查工作制度,筛选出30项突出环境问题,列入重点管理台账;启动了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强化网上在线监管。 实施“金保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服务,人社信息化走在全省前列;完善了干部调入标准条件和联审程序,努力推动市直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重点围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难题,进一步完善了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四轮清理,市级审批项目实现了大幅削减,目前保留的审批事项只有132项;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审批时限,保留事项中审批时限一半以上的占78%;加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方面的职能,组建市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陈启福:全力推进党的建设领域改革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分工,海东市组织系统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推进党的建设领域改革。 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动议提名环节、民主推荐环节,出台《海东市县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加大对拟提拔任用干部、拟提拔考察对象和拟确定后备干部人选人事档案、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材料核查,健全完善了干部管理监督的工作机制。 全力深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以加强“三基”建设为契机,建立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循环督查、试点先行、项目管理等制度,制定了党组(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三个清单”,形成了常态化和制度化党建工作机制。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推行发展党员“双推双选”制度,努力破解农村发展党员家族化、亲情化。探索党员学习教育管理新平台,建立完善了党员“空中活动室”和党员活动日,实现农村党组织生活和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出台了村级组织“1+5”及社区组织综合考评工作的意见,促进村(社区)组织晋位升级动态化。 鸟成云:坚持改革统领推动科学发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提出了各项改革的时限、路径、方法、步骤和要求,为我们抓好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海东市委、市政府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引领,立足“四个搞清楚”,立足海东实际,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攻坚意识,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着力推进各项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提高效率。海东市在改革工作中,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工作、寻求突破。一是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坚持以省委省政府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的决策部署为引领,统筹谋划全市各项改革,在各项改革的安排部署上,力求与省委省政府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的文件精神衔接一致,并根据海东的市情和特点,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出了各项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及责任分工、保障措施等,做到时间表和路线图清晰明确,顶层设计与具体措施有机统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各项改革取得实质突破。二是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结合海东发展实际,坚持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制定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海东工业园区负面清单。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针对我市机关单位编制少、人员少、工作力量不够的问题,按照《海东市市县(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海东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聘政府雇员办法(试行)》,全面启动招聘政府雇员计划。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农村“六类”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三农惠民贷款”发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发展电子商务为抓手,着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此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以及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各项改革正在扎实推进,以期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于民。三是完善机制,协调联动。健全责任督查机制,做到每项改革有部署、有督查、有落实,确保改革按既定目标有序推进。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及时了解、收集、整理、报送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准确掌握各项改革工作动态。健全导向引领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改革措施和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干部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树立有利于改革的社会舆论导向。 目前,海东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既定的目标和明确的任务变成发展的实绩、突破的成果,做到纵比目标超额完成,横比工作位次领先,以改革的精神、改革的勇气、改革的成果,推动海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初军威: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合作新方式 不断推进企业集约化管理,铁合金行业整合、乐都区水泥产业整合等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市级领导推进重点招商项目方案、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合作新方式;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建设,为信息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提供硬件支撑。海东移动大数据中心、电信云计算中心和浪潮西北地区云计算中心正在启动和建设中;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循化穆斯林产业园成为“两化”建设新抓手。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科技创新平台的稳步推进,海东科技园入驻企业96家,孵化器入驻企业59家。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海东驿站”已经开始运行。 谢广军:加快商务和医疗领域改革步伐 商务方面,编制完成《海东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2014-2025)》;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签署缔结友好城市意向书和友好城市合作备忘录;丝绸之路海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项目列入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上的重要节点;列入国家第五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城市;在安徽合肥举办了2014合肥·青海海东高原绿色产品展交会。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13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纳入国家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全面取消药物加成;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新农合实现了市级统筹;全面取消城乡居民个人(家庭)账户,建立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基层综合改革和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推进。 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全市新设企业2770户,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1213户及个体工商户7869户,同比分别增长101%、10%;新设家庭农(牧)场1189户,同比增长667%。新增市场主体活跃度在68%以上。 食药监、质监、工商体制改革,已整合三局职能,组建成立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李青川: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积极组建学前教育人才服务中心,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合理设置与群众增收相关联的专业课程。今年9月实现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首期招生开学,至2017年在校生达到5000人。 对60岁以上特困老年人实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落实服务补贴370万元;大力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试点,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全面提高农村低保工作水平。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切实解决部分群众临时性、突发性原因导致的生活困难问题。 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确保穆斯林群众吃上放心的清真食品;进一步提升寺院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全市藏传佛教寺院规范运行。积极实施市图书馆、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三区”人才志愿者服务工程、“户户通”工程等,推进全市文体广电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韩永东: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我省于去年在大通、民和、共和3个县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今年继续在3个县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进。互助县沙塘川灌区被列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区,海东市结合实际开展了面上全面推动和点上示范推动的工作。 开展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及服务试点,去年海东市平安区在搭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建设交易服务平台和网上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成果。互助县试点任务中的数据摸底和录入、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及配套制度建设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王发昌:城乡规划建设推进“多规合一” 在城乡规划建设方面推动多规合一工作,研究制定了《海东市“多规合一”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海东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大纲》;正式组建海东市水务集团公司;编制完成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人防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行政权力岗位责任。 开展了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部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制定并发布实施了城市规划区基准地价,成立了市土地储备中心和土地矿产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出台了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此外,实施近2万亩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和0.5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创造条件。 整合乐都、平安两区客运公司资源,组建成立市公交集团公司;启动全省首个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乐都区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县项目;全面清理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窗口集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