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领导走进山村话精准扶贫
11月5日,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顶风冒雪,来到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下郭尔村,实地调研“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并与干部、群众一起谋划下郭尔村脱贫工作。
上午9时许,天还在下雪,当于丛乐一行沿着蜿蜒的山道来到下郭尔村时,一些群众早已等候在了村委会大门口。望着热情的群众,于丛乐径直走向他们……简单的寒暄后,于丛乐在村委会办公室与乡领导、“第一书记”、村干部、群众代表召开了座谈会。
会上,于丛乐一边详细询问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一边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时不时询问群众的生活状况。群众秋季覆膜的积极性高不高?今年覆膜洋芋的产量怎么样?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是什么?于丛乐的每个问题都没有离开群众的“钱袋子”。
当听到巴藏沟回族乡覆膜洋芋种植的产量是普通洋芋的一倍时,于丛乐高兴地说,洋芋的产量高、销路好,发展洋芋产业是一条很好的扶贫项目。要利用富硒品牌效应,逐步提高洋芋的产量,优化品种,发展好富硒洋芋产业链,让富硒洋芋成为群众脱贫的重要农产品,走出一条精准脱贫、稳定增收的新路子。党委政府在开展工作中,不仅要落实好惠民政策,还要加强组织协调,为群众找致富路子,把群众最好的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针对下郭尔村“第一书记”王雪所介绍的利用家庭牧场来脱贫这一举措,于丛乐说,要树立一种小集体互助合作和以强带弱的发展理念,以村为单位,成立若干个专业合作社,培育合作社做大做强,减少群众承担的经济风险。在管理上,乡镇要统筹、协调管理好合作社,培养合作社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利用合作社的带动辐射作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在谈到劳务输出时,于丛乐说,随着海东城市发展和项目投资的进一步加快,许多企业进驻运转,为海东带来了更多的务工机会。党委政府一方面要积极联系,强化组织管理,做好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衔接,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另一方面要履行职责,加强务工人员的管理,在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做好劳务输出相关工作。
听了扶贫工作组在开展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后,于丛乐鼓励驻村干部要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全民动员,引导群众参与到扶贫工作中。要发扬社会主义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形成一种“脱贫光荣、致富光荣”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宣传好、落实好惠民政策,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工作作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切实实为民着想,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争取早日脱贫。
于丛乐一句句真情实意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下郭尔村党支部书记激动地说:“于书记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为我们发展产业,争取早日脱贫增加了信心!”
交谈持续到了下午1时,大家顾不上吃饭,起身走向了村庄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