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扶贫走出一条精准路子

26.10.2015  18:51

   海东作为我省贫困地区之一,近年来,在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易地搬迁等扶贫工作中,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扶贫途径,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经验,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的路子。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连片特困区域突出问题的有效形式。海东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浅脑山区,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落后等从根本上制约着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此,海东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综合治理、连片开发,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得到一定改善。据统计,全市634个贫困村,目前已实施村内道路硬化457个,建设里程约4979公里,总投资7.6亿元。

  产业化扶贫是帮助贫困农户稳定增收的主要途径。海东因地制宜发展覆盖贫困农户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产业开发力抓优良种苗基地、种养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扶贫贷款工作,大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纪人+基地+农户”等形式,把贫困群众的生产纳入产业化经营之中,使贫困农户在产业开发和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经济收入逐年稳定增加。

  扶贫培训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有效方法。扶贫干部培训增强了各级扶贫干部的扶贫意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贫困农户种养加工水平。海东以科技培训为切入点,通过采取“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地区涌现出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民群众的务工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有力提升,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扶贫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以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每年达3000人(次)。仅2014年,全市劳务收入达70多亿元,人均劳务收入3000多元。

  此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积极拓宽国内外社会帮扶渠道,统筹利用中央和地方、省内和省外、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多方扶贫资源,积极探索贫困群众参与扶贫的有效途径,鼓励贫困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中央国家机关、省、市、县定点帮扶单位,为贫困村每年捐款物达7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