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明确分工 全程督办 五年目标有了责任清单
海东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一次人代会上描绘了海东市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并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党风廉政建设等重要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思路已明确,目标已确定,关键在于抓落实。如何让这宏伟蓝图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是变为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现实?
近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发出通知,对市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发展目标进行了责任分工,共划分了109项重点工作,明确了各重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承担起谋划推进、全程督导、跟踪落实、通力协作、共同推进的责任。为五年发展目标列出责任清单,这是海东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海东市委市政府谋划长远,干在实处,勇于担当的具体体现。下面就请读者一起来看看,未来五年海东市重点要干哪些大事、实事。
构建绿色产业新体系
构建绿色产业新体系是海东建市以来持之以恒的目标。未来五年,海东市将坚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不动摇,进一步夯实海东农业基础地位和农业大市地位。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家庭牧场,推进农业与生态体验、健康养生、文化创意、观光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壮大工业园区,到2020年,基本建成新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基地、合金材料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这个板块还包括:引导基础工业实现从块状形态向产业集群、从低端生产向中高端制造的“双转型”;加速发展商贸物流业和信息产业,建成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和以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为核心的“青藏高原云谷”;着力培育金融体系;打造成为全省健康养老基地;促进旅游业成为海东经济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市本级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等内容。
推进城乡发展新进程
经过多年努力,海东已初步形成“两区四县”的城市格局和一批城镇群落。未来五年,海东市将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动人口和产业集聚,加速资源、要素均衡配置,形成“一核两副三心,两轴三带多点”城镇化总体格局;完成城市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将乐都区建成全省职业教育基地、医疗健康养老基地、河湟文化旅游展示基地和海东政治文化中心,将平安区建成全省商贸物流枢纽、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基地、现代空港城区和海东经济中心,建成地级海东市,形成青海副中心城市功能。
推进城镇化还包括:提升互助、民和城市功能品质;统筹黄河流域城市开发建设,化隆县建成黄河上游商贸、旅游明珠城市、南部滨河生态宜居新城;提高城市服务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加快高原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公路交通格局和现代化交通网络;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优化的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体系和输配电网结构等内容。
推动社会建设新进步
过去三年,海东市社会事业得到长足进步。未来五年,海东市将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推动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入实施海东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持续提高办学质量,力争建成一所理工类大学;推进健康海东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完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三险”制度,完善大病保障及医疗救助体系。
社会建设还包括:全面落实依法治市,推动政府活动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加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程,建成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市;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内容。
完成脱贫攻坚新任务
几年来,海东市把脱贫作为民生发展的第一任务常抓不懈。今后五年,海东市将继续实施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贫困村分次分批退出,确保在2019年全市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种养复合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拉面经济、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新型扶贫产业,形成多种发展模式;着力加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扶贫脱贫,强化社会兜底政策实施力度,确保贫困群众全面脱贫。
同时,将加大财政对脱贫攻坚的投入力度,培育多元化社会扶贫主体,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开发格局,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提升生态文明新水平
过去几年,海东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未来五年,海东市将持之以恒推进“三绿”建设,加快实施南北山绿化工程,大力推进景观绿化和造林绿化,逐步形成“三大流域”绿色走廊,构建青海东部生态安全屏障;实施一批节能环保工程,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综合转化利用水平。全面实施海东市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建立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的国土空间利用格局;建立完善科学考评办法,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环保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生态投资、绿色产业等纳入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以绿色发展推动科学发展;严格企业绿色管理,推广绿色技术,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过去三年,海东市各领域改革开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五年,海东市将继续扩大创新优势,大力推行“互联网+”战略,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催生更多的新兴业态,增强海东的创新基因;着力提升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能力,建成科技创新基地、人才集聚基地、企业孵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动西宁·海东协调发展,建成一体化合作新平台,在交通、产业、生态、教育四个领域努力突破,实现交通联接、产业联动、生态联建、教育联合,共同构建青海东部经济区。积极促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增强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吸纳、集聚人才的能力,建成全省高层次人才基地。
这一板块还包括: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成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并发挥作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效能;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司法保障体系和司法监督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成市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改革;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切实加强金融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海东市建设成为青海对外开放合作的新枢纽,形成向西开发开放的黄金地带等内容。
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狠抓党的思想建设包括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着眼于党的各级组织和部门,持续选拔信仰坚定、政治成熟、熟悉党务,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
狠抓党的组织建设包括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全面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凝心聚力推进“三基”建设,努力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严格执行《条例》、《准则》;探索多元化教育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党的制度建设包括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制度、纪律检查体制等各项改革;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制定的党内制度等。
另外,对党的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进行了细化分工,明确了各级党委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