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精准施策打赢扶贫攻坚战

14.01.2016  17:57

  市委副书记、市长鸟成云在循化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易地搬迁让百姓生活大变样

   打赢扶贫攻坚战,致富万千百姓家。近年来,海东市通过产业扶贫、扶贫培训、易地搬迁、整村推进、社会帮扶等多种脱贫模式扶贫攻坚,扶助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发展生产,穷困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变。

  “十二五”时期,海东市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73.8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9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5400多元增长到2014年的6978元。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得到夯实,94个乡(镇)全部通畅,1587个行政村全部通达,行政村村道硬化1237个,解决了38万人的饮水安全(困难)问题,590个村庄的通信设施建设完成。

  扑下身子丈量民情

  2015年10月8日,随着选派至海东市各村的477名“第一书记”和1212名扶贫(驻村)工作队员全部进村上岗。他们牢记组织“身下心下,先难后易,锤炼作风,抓出成效”的重托,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上接“天线”找项目,下连“地气”聚民心,吹响了海东市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海东市迅速完成选派干部抽调工作,共抽调各级干部及大学生村官1689名,到六县(区)477个贫困村、后进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其中,由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选派10名干部帮扶5个村、省直机关选派460名干部帮扶230个村、市直机关选派122名干部帮扶61个村、县直机关选派362名干部帮扶181个村,同时选派乡镇干部606名、大学生村官129名。主要任务是推动精准扶贫,按期实现脱贫;帮助后进村建强基层组织,按期整顿转化。

  同时,海东市已选派师资队伍到四县(区)巡回授课,对选派干部进行全面培训。选派至互助县丹麻镇山城村的张世金说:“到村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尤其是担任‘第一书记’,我感到很荣幸,同时也感到压力和责任。面对组织的重托和贫困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牢记使命、强化担当,扎实做好工作,为贫困村党组织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陈英忠一家是海东市民和县杏儿乡乱石头村典型的贫困户。他患内风湿导致下半身瘫痪,一个孩子上大学每年需要数千元的学杂费、生活费,父亲年老多病,全家仅靠陈英忠妻子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一家5口人挤在3间小土房里,土墙上有手指粗的裂缝,土屋顶到处有漏洞,晴天透光、雨天漏雨。该村第一书记胡永龙看到这个情况后,立即组织村“两委”为陈英忠争取低保、医保和残疾救助政策、危房改造,然后又为他制定了养殖扶持、务工增收的扶贫计划。陈英忠感动地说:“这一下,我过日子有了盼头。”

  扶贫攻坚精准施策

  “十二五”以来,海东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发展基础得到夯实。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扶贫开发项目,共解决了32万人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基本实现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产业扶贫扎实推进,脱贫致富渠道日趋丰富,扶贫培训和劳务输出取得新进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明显增强,易地搬迁成效明显,生活方式根本转变,整村推进成效明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社会帮扶不断深化,扶贫大格局初步形成。

  2015年12月8日,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主持召开各县(区)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座谈会。各县区相关负责人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围绕第一书记到位履职和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具体对策和措施进行了交流发言。各县(区)都根据自身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大家纷纷表示,开展扶贫攻坚要做到“扶财”、“扶物”、“扶智”和“扶才”,这些“扶”对于贫困落后的地区来说是雪中送炭。乐都区提出,要依托瞿昙寺、柳湾彩陶等丰富旅游资源,采用“政府+企业+金融平台+村民组织+农户”的开发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农家旅游。互助县提出,要全面排查贫困村住房情况,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解决贫困户住房条件简陋、居住环境较差的问题,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实现贫困户“住有新居”的目标。民和县提出,要积极扶持贫困户开展光伏扶贫工程,建设涉及贫困户5000户总容量为10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利用“互联网+”平台,在全县开展电商扶贫工程,发挥市场化电子商务渠道的作用,新建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50个村级电商网点,辐射全部贫困村。平安区提出,要大力推进金融扶贫,每年撬动银行贷款5-10亿元以上,解决龙头企业、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贫困大学生创业及贫困农户产业发展等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化隆县提出,要细化扶贫举措,推进扶贫工作;循化县提出,要加快产业转型,改善群众生活。以“拉面经济”为引领,不断壮大劳务经济规模;以扶贫资金为担保,撬动银行贷款向贫困农户倾斜。

  多模式推进促提前脱贫

  针对全市人多地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富余劳力较多的实际,海东市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任务来抓。以科技培训为切入点,通过采取“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务工技能和就业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使大批农民掌握了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培养了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输送了一批具有专项技能的农民到市内外企业稳定就业。产业扶贫扎实推进,全市特色种植业累计投入1.1亿元,农区畜牧业累计投入5.8亿元,第三产业累计投入1.6亿元,扶持运输户8235户;绿色育苗产业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近1亿元。

  近年来,海东市重点组织实施了以集中搬迁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易地搬迁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搬迁农户近1.1万户4.5万人。同时,在整村推进工作中,始终坚持“省负总责、市级统揽、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扶贫整村推进工作也经历了从单一的扶持种养殖业到扶持三产、产业化连片种植等过程,形成了单村推进、产业化带动、集中连片、大户带动、股份合作带动等方式,涌现出平安区窑洞村村企共建、循化县白庄镇集中连片、互助县西山乡产业带动和循化县联户入股合作经营等整村推进效果明显的连片开发模式。目前,全市集中连片开发村占实施整村推进村的90%以上。

  此外,中央国家机关、省、市、县(区)定点帮扶单位,为贫困村每年捐款物达700多万元。全市共有70个行政单位联点帮扶70个行政村,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了“户帮户、一扶一”结对帮扶活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深入了解被帮扶贫困户家庭情况,资助贫困大学生,慰问贫困儿童及留守儿童,实实在在地为贫困村办实事、办好事,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