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市民”
在海东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一个个社区聚集呈现、一排排高楼鳞次栉比、一栋栋新校舍拔地而起……撤地设市以来,海东的新型城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些海东的“新市民”有了新的担忧。
随着海东市高铁新区的开发建设,市民张海亮成了一名失地农民。如今,他的家从原来的村社院落搬到了高铁新区的回迁安置房中。虽然住上了整洁温暖的“小洋楼”,但张海亮的心里有了顾虑:“原来在农村,家里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村干部来帮忙解决,现在住在了社区里,很多事情我自己都不会弄,经常找原来的村干部觉得很不好意思,也太不方便了!”
实际上,在海东有很多“市民”依然还是“农民”。在生活生产方式、基础设施水平、经济活动规模等方面的不适应,造成了“市民化”还没有真正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跟进不及时,使这些城里的“农民”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在刚刚召开的中共海东市委一届六次全体会议上,这一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共同关注,并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建议。
《建议》提出,未来五年海东要坚持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深化完善城市规划,全面开展城市设计,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设方针,并要“建管并重”,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增强城市管理水平,为转移人口创造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加快促进城镇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拥有稳定的工作、住所和相应的社会保障。
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各组委员就城镇化和“建管并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海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润晋在讨论中说,到2020年海东市的户籍城镇化率要达到50%,这就要求海东在“建管并重”上下功夫,城市化管理工作要加强跟进。
“未来海东将加大投资,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平安高铁新区的21个片区和乐都朝阳山3个片区打造成社会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精细化服务的精品,来带动全市其他县(区)城镇化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让转移人口成为真正的市民。”张润晋说。